门前五包 岂能空转

“门前五包”是淮安的一个创举。以“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为主要内容的“门前三包”制度,大家都耳熟能详,从上个世纪70年代推行以来,一直是我国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维护市容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市又增加了“包设施”“包文明”两项内容,于去年制定出台了“门前五包”制度,其中“包文明”这一提法在全国还是首次。

“门前五包”是创建的一个利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面广量大、任务繁重,特别是城市干道、商业大街、景区景点、背街小巷等地,各类人流密集,问题容易反弹,仅靠城管部门、街道社区、环卫工人等“体制内”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更多要靠“体制外”力量特别是沿街商铺的业主知晓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以主人翁的姿态争当文明创建的宣传者、实践者和志愿者。把“门前五包”的各项责任落到实处,文明城市创建中最难常态长效、最易反弹失分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应该说,沿街商铺的店主对“门前”问题最清楚、最关切,解决“门前”问题也最便捷、最容易。业主对自己店前的情况“门儿清”,哪儿脏了,哪儿乱了,哪儿坏了,出门便知、一目了然;店主对门前的环境最关心,因为他们都是“靠街吃街”,环境整洁有序、宾客纷至沓来,环境污秽杂乱、宾客避之不及,门前的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店铺形象、关系到生意兴隆;店主解决门前的问题其实也最简单,这些问题大都是细小的脏乱差现象,解决它们不过是举手之劳,出门捡一捡、理一理、扫一扫即可。

但是笔者在巡查和逛街时发现,有相当多街道商铺的“门前五包”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店铺乱拉乱挂、占道经营,自己就是“五包”制度的破坏者;有的只管门内干净整洁、温馨和谐,对门前的脏乱差状况不闻不问;更多的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发生在门前的不文明行为不劝不阻。而有关单位对“门前五包”日巡查、月考评、月通报等制度也未能一一落实到位、实行长效管理,致使这一创新之举、创建利器挂在空挡、徒然空转,层层签字承诺,层层不负责任,“门前五包”牌子挂在沿街单位和商铺的门口,沦为一个形式主义的新案例。(建言)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