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粗放到精细、常规变科技、被动为主动,探索治理大气污染新路径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 “2019年度十佳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创新案例”,本次全省共有55项案例入围,从中择优评出十个案例获此殊荣,江苏省淮安市《靶向溯源 精准治理 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案例榜上有名。

据悉,淮安市为全面贯彻落实大气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打赢蓝天攻坚战,创新开展大气治理管控方法,由过去粗放式管控向精细化管控转变,由常规式管控向科技式管控转变,由被动性治理向积极主动性治理转变,由强制式交办问题向帮扶式解决问题转变,通过引入先进科技支撑,探索一条治理大气污染新路径,不断取得积极效果。

委托第三方提供科技支撑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省定淮安市到2020年底PM2.5浓度要达到4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天数比率要达到72.6%。从2016-2018年数据来看,淮安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进入困难期、攻坚期。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市生态环境局认为,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主要问题是,管控措施常规、简单,治理不精准,精细化程度不高。要想实现目标任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治理模式、方法,探究科学有效的治理之路。在人员力量、设备不足的现状下,淮安市生态环境局决定通过公开招投标,委托第三方提供科技支撑服务保障,得到了淮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探究科学有效的治理之路

第三方专家团队自2018年11月入场以来,通过雷达、走航、无人机、微站等先进监测设备,锁定重点污染区域、重点污染行业,现场溯源污染源,及时发现问题,高频次组织会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建议,淮安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19年淮安市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降幅位列全省13个设区市中前第二位;优良天数比率为7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均达到省定年度考核要求。生态环境部公布2019年1-12月份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情况,淮安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列前第9位。淮安市引入第三方提供科技支撑的做法得到省生态环境厅认可,并在全省推广。今年截至3月28日,淮安市PM2.5浓度均值达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优良率为78.4%,同比升幅23.2%。

继续完善管控措施

根据第三方专家团队构建的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淮安市科学研判评估,对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源实施精准定位,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督查巡查和问题交办整改,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今年,淮安市继续委托第三方提供科技支撑服务,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1台固定雷达和1台移动小型雷达,1台VOCS走航监测车,将PM2.5与臭氧协同管控,着力推进产生臭氧的前体物VOCS和NOX协同治理,以项目治理为“抓手”,强化“减排”工作,长效化推进重点区域微环境管控。为强化臭氧超标污染管控,对涉排放VOCS和NOX等的工业企业采取逐企排查,帮助企业修订完善管控措施。专家团队将分县区、分行业、分时段组织开展培训,建立应急减排管控微信群,及时解答各地各部门在管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实现对产生臭氧的前体物VOCS、NOX最大化减排。

另外,淮安市生态环境局还向企业广泛宣传豁免政策,实施差别化管控,对达到环保治理要求的,一律免予强制性限产限排、停产停工等应急管控措施,坚决不搞“一刀切”,有效地调动了企业治污积极性和履行社会责任意识。

融媒体记者 陆彦平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通讯员 朱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