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港航篇章蓄势聚力

淮安运河大桥建成通车,成为我市新的网红地标景观;淮连五闸联席联动,畅通盐河集装箱运输“绿色通道”;高良涧、杨庄、朱码三座船闸船舶通过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内河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24万标箱,继续保持全省内河第一;“五微铸五心”党建品牌被授予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优秀党建品牌……去年以来,我市港航工作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各项事业保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态势,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港航篇章蓄势聚力。

“淮上明珠”大放异彩

淮安运河大桥是我市2016年度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历经两年零九个多月艰苦奋战,克服了杆线迁移复杂、空间异形结构体施工难等诸多困难,于6月28日建成通车。该桥是我市真正意义上的首座钢结构桥梁,全长663.76米,桥面总宽38米,双向六车道,通航等级Ⅱ级,打通了主干道淮海路的交通瓶颈,大幅提升“黄金水道”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大桥通车前后,一跃成为“网红桥”刷爆朋友圈,“淮上明珠”造型更是成为我市新地标和靓丽风景线。以运河大桥工程为典型示范,宁连一级公路灌溉总渠大桥改建工程于7月31日通过交工验收,锚地停泊区和航标工程完成序时进度。

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全面落实交通强国、交通强省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会精神,加快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淮安交通高质量发展。港口规划建设保持高位,全年完成建设投资7300万元,新增内河千吨级以上泊位12个,港口通过能力突破亿吨。淮阴城东作业区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涟水新港作业区二期工程完成码头水工结构施工,苏淮高新区危化品码头、黄码作业区、上河作业区等工程有序推进,《淮安港总体规划(修订)》编制完成。干线航道网络不断完善,全年完成航道建设投资4556万元,完成航道疏浚33.2公里,淮河出海航道整治工程完成主体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工程完成工可编制。

港航经济增势强劲

深入推进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探索水运事业发展新思路,成立盐河航道沿线船闸市际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集装箱绿色通道,水运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全年航道船闸累计过闸货物量6987.7万吨,船舶通过量10014.3万总吨位,同比增长24.6%和23.7%,船舶通过量首次突破一亿吨大关。全年征收过闸费7871万元,占省计划135%,提前三个月完成征收任务,位居省内各市前列。其中,朱码船闸征收过闸费1514万元,创建闸以来历史新高。进一步加快内河集装箱发展,新开通淮安至周口集装箱航线,目前淮安至沿江沿海各地集装箱航线已达11条,全年完成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4.4万标箱,同比增长20%,继续保持全省内河第一。大力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开通淮安至宁波海铁联运外贸直达班列,目前已发送688标箱。

绿色智慧绘新篇章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市政府与省厅签订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落实,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果。全市三级以上航道沿线160多个码头和3个船闸、3个水上服务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全面完成。安装升级港航岸电设施32套。开展了闸区水污染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内河干线环境和全市非法码头整治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完成313处非法码头和浮吊船作业点,清理碍航设施285处,干线航道绿化里程7.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4万平方米。强力推进科研创新,视频登记系统、手机缴费系统、智能调度系统、航道岸电系统、升级版“水上ETC”、二维码扫描登记、航标在线监测预警等技术被广泛应用,“用于系杆拱肋锁定的组合装置”等7项实用新型成果获得发明专利,《空间异型拱形钢塔安装精度控制》在交通运输行业(航道类)优秀QC成果发布暨推广会上成功发布,杨庄船闸建成并运行全省航道系统首个过闸船舶稽查复核系统。探索航道巡航新模式,采用无人机、视频监控、航政艇等相结合的巡航方式,组织航道巡航,巡航里程达2.35万公里,采用锚链拖拉方式对辖区干支线1836公里航道实施软式扫床。

服务能力有效增强

全面贯彻船舶过闸优惠政策和集装箱船舶免费优先过闸、LNG船舶优先过闸政策,水运成本进一步降低。全年累计优惠内河船舶过闸费1967.8万元,惠及船舶17.7万艘次,运输集装箱8.1万标箱,免除集装箱过闸费346.3万元万元。全年为港口企业争取市政府扶持内河集装箱运输企业发展资金469万元。高效应对60年一遇夏季高温低水位特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出动船艇500余艘次,疏导待闸货轮16000余艘、船队600余个,向船员提供生活用水、防暑降温、垃圾袋等便捷服务物品近7万元,交上了“两保一强”出色答卷。大力推广便捷过闸系统,协助6975艘货轮、70个船队安装了升级版水上ETC,使用率达到95%以上,船舶过闸效率大幅提升。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通讯员 杨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