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强富美高 决胜全面小康】制度保障 服务做细 援助就业 我市精准发力就业扶贫

5月份,涟水县陈师镇百药园里百药花开、争奇斗艳。该百药园占地1.8万亩,是集中药材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截至目前,已成功签约20个中草药种植项目,流转土地1.2万余亩,带动周边5000名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这得益于我市人社部门一改过去单靠资金和政策扶贫的方式,通过建立中草药种植基地,延伸产业链,使产业扶贫在各链条上有了鲜活的载体。近年来,我市精准发力就业扶贫,让群众尝到了甜头,使他们铆足了干劲,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制度保障

增强脱贫“推动力”

创业带动就业是实现农村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我市出台《“创富淮安”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通过实施“万企送岗就业工程”“万凤还巢创业工程”“万人创新创富工程”“万匠培育强基工程”四项工程,着力打造就业创业的热土、人才成长的摇篮。

为推动“归雁经济”发展,我市积极与在外务工人员、创业人员、求学人员等代表座谈交流,开展“看家乡变化、提发展建议、谈创业计划”等活动,邀请他们共建美好淮安。我市出台《淮安市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基地运营补贴等一揽子扶持措施,确保扶持内容不缺项、奖补标准不缩水、政策执行全覆盖。今年以来,共发放创业补贴421.86万元,惠及创业实体1463个。我市全面升级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将普惠对象扩大到城乡全体创业者,将个人和企业贷款额度分别提高至50万元和300万元。截至5月底,全市新增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1%。

服务做细

增强脱贫“软实力”

精准扶贫的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我市做实做细服务实体的工作,为更多人群提供就业岗位,创造工作条件。

为应对疫情影响,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免、减、缓、返、补”五方面政策。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单位缴费部分,对中小微企业和按单位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免征2月至6月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对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减半征收2月至4月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截至5月底,共为2.02万家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8.72亿元、失业保险费5680.37万元、工伤保险费6419.14万元,合计近9.93亿元。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返还金额1万元以下的企业实行简易程序,无需企业申请,直接予以返还。截至5月底,已累计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231.65万元,惠及企业7739家。用好用足培训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扩大以工代训范围,鼓励企业开展培训、吸纳就业,今年已累计发放就业补助金3200余万元。

援助就业

增强脱贫“带动力”

江苏泰丰针织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纺织企业,该公司每10名员工中就有1名困难就业人员。

扶贫要扶到点子上,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拓展就业渠道,让“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近年来,我市出台《人社扶贫(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就业援助、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社保托底、人才支撑、公共服务“六个100%”目标。通过出台岗位开发扶贫补助政策,认定扶贫载体、开发公益岗位、扶持劳务基地、完善送工制度,为精准实施就业扶贫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共有就业扶贫车间、培训扶贫基地、创业扶贫基地等50多个,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550余人。在此基础上,我市在“阳光扶贫”APP增设就业创业信息模块,及时掌握低收入劳动力的最新情况,加大免费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出台《淮安市精准扶贫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在参加免费培训的同时,享受每人每天50元的补助,2019年共帮扶2.2万名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讯员 陈敏东 蒋礼涛 张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