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得之偶然 成之艰辛——重大先进典型李银江系列报道采写回顾

做记者19年,报道过的先进典型人物难以计数。回首过处,每一次采访写作,都是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

比如6年前,对重大先进典型李银江的报道。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李银江的名字,第一次知道在盱眙县南部的丘陵山区,有这样一位孺子牛般的基层人物。而那一年,也是李银江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淮安日报》,并由此从淮安走向全省、全国,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时代先锋。

记忆是时间的年轮,奋斗是青春的底色。6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翻阅当年自己采写完成、得之偶然却也成之艰辛的9000字系列报道,那段伏地握笔、谋篇布局、挑灯夜战的光阴,仿佛就在昨日,让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一条线索,挖出一座新闻富矿

从事新闻工作时间越长,越能深刻地体会到: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粘合剂”、道德的“风向标”。而一篇新闻报道的源头,在线索。一条线索,足以挖出一座新闻富矿。

事实上,对李银江事迹的发掘,纯属偶然。2014年1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拉开序幕。根据市委组织部要求,淮安日报社党委选派我到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助工作。当年“七一”前夕,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全市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各地、各部门纷纷举贤推能,报来上千份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李银江的事迹材料,淹没其中。这份由盱眙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报送的材料打破常规,以故事为主线,为李银江画像,每个故事短小精悍,却有血有肉,令人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顺着这一线索,我与盱眙县委宣传部取得联系,对李银江的事迹作进一步了解、核实。出乎意料的是,盱眙县委宣传部早在一个月前,已组织人手,收集了关于李银江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100个真实事例,并编印成册,篇幅总长达4万余字。

手捧4万多字的李银江事迹材料汇编,新闻敏感告诉我,这个彼时已担任了28年敬老院院长的盱眙汉子,是一座新闻富矿。

五个昼夜,留下一段岁月珍藏

我的判断,得到了报社领导的认可。我和采访小组立即赶赴盱眙县桂五镇,采访李银江。为避免采访工作“蜻蜓点水”,出发之前,我们事先告知李银江,计划用两天时间,与李银江同吃同住在桂五镇敬老院。

时值七月,天气炎热。敬老院的会议室里,一台吊扇呼哧呼哧地转,坐在对面的李银江,因为此前从未接受过记者采访,心里紧张,满脸是汗,话不敢讲。一个上午过去,采访收获甚微。有鉴于此,我们及时调整思路,从敬老院的老人身上下功夫,与老人拉家常,寻求突破口。两天的采访,60页采访记录,一个基层模范人物的鲜活形象,在我们的采访本上逐渐清晰、完整。

从敬老院采访结束回到报社,已是7月13日傍晚。我们始终处在亢奋状态,顾不上吃饭,围在电脑桌前,梳理采访素材,架构报道文本,连夜开工赶稿。每一次的键盘敲击,每一个字符的起舞,都浑身是劲,充满激情。激情足以充饥,足以战胜疲惫。

写作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近乎煎熬。尽管60页采访记录、200多个鲜活的故事,我们已了然于胸,但要想将如此丰富的素材浓缩在单篇报道中,结果必然是“贪多嚼不烂”。倘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又势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无法向读者呈现一个本真的李银江。权衡再三,自我否定:放弃单篇作战思路,改用系列报道形式,以时间为脉络、以经历为主线、以故事为支撑,打“组合拳”“连环掌”。

接下来的五个昼夜,这篇系列报道先后被我四易其稿。除了吃饭、上厕所和每天三小时左右的睡眠,作为主笔的我,全然乐在其中,直至腰酸背痛,无法起身,不得不趴在地板上,用纸笔代替电脑,将千锤百炼、精挑细选出的15个故事,架构出《这个敬老院,真的不一样》《这个民政办,真的不简单》《这个村支书,真的有两招》三个“姊妹篇章”。

我清楚地记得,7月19日,几经打磨的文稿全部出炉的那一刻,东方天际的那片蛋青色已然透亮,焕发出明亮洁净的白光。而此时的我,像极了刚刚产下一枚双黄蛋的母鸡,不禁兴奋地在书房来回踱步,享受着那种如释重负的欢快和愉悦。当天晚上,三篇系列报道的开篇之作,排上《淮安日报》头版头条。

稿件排上版,校对下功夫。我和值班编辑、值班领导实行“车轮战”,字斟句酌,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奋战至次日凌晨,报纸签付印。

三篇稿件,掀起一股报道热潮

2014年7月20日,《这个敬老院,真的不一样》在《淮安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后,姊妹篇《这个民政办,真的不简单》《这个村支书,真的有两招》紧随其后,分别于7月21日、7月22日见诸《淮安日报》头版。

三篇稿件悉数见报,社会反响出乎意料。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江苏网等70余家网站对稿件进行了转载。不久,包括《光明日报》在内的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纷纷跟进,奔赴桂五镇敬老院,聚焦李银江,李银江忠诚无私历久弥坚、孜孜以求百折不回的先进事迹得以进一步传扬,并受到省委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我们的系列报道也斩获了全省报纸好新闻优秀作品奖、全省新闻战线走转改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

李银江的先进事迹,成就了一篇篇精品力作;一篇篇精品力作,则让李银江的名字走出淮安,走出江苏。此后的几年间,李银江被授予“江苏省最美基层干部”“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助人为乐模范”“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荣获民政部“孺子牛”奖、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并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继续在桂五镇敬老院院长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岁月华章。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回望采访报道李银江先进事迹的这段过往,不是为了采摘“耀眼的花朵”,而是为了在今后的新闻从业路上,继续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更好地笔耕盛世、墨绘长淮。

今年是《淮安日报》的八十华诞。光阴弹指过,未染是初心。八十年来,无论是对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发掘,还是对民生民情的关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鼓呼,《淮安日报》都在现场,从未缺席。因为我们知道,一张报纸,一名记者,在物质利益之外,更为神圣的是责任,是理想,是担当。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