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千年运河溢彩流光 多彩非遗点靓生活

运河传情,匠心筑梦。9月5日,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分会场暨第三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启动。京、津、冀、鲁、豫、苏、皖、浙8省(直辖市)30个设区市110余项非遗项目,齐聚江苏淮安里运河畔,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非遗盛宴。

朱昭卓 摄

干石泉 摄

谭鑫 摄

大运河蜿蜒流淌,孕育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记录了人类两千年文明史。运河三千里,最忆清江浦。作为大运河沿线最具代表性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淮安文化遗产众多,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2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33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十大类。

来自淮安的传承人魏洪涛制作“十八翻”。贺敬华 摄

王昊 摄

启动现场,曼妙的模特们身着苏绣、云锦、宋锦、扎染、蓝印花等时尚服饰,为观众呈现了江苏省染织绣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精美;金湖秧歌、当涂民歌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同台献演,展示了运河文化对中国音乐发展史的推进作用。一时间,里运河中州岛灯光流溢,陆地岸畔游人如织,游船画舫碧波竞流,动静之间,古老运河呈现别样风情。

本届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以“守多彩非遗,创时尚生活”为主题,为期三天的展会期间,北京的一得阁墨汁、天津的泥人张、山东德州黑陶、河南钧瓷、安徽界首彩陶、浙江青瓷等110余项非遗项目将惊艳亮相,体现了运河沿线城市积极策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着力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大运河沿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来自江苏扬州传承人吴小平的刺绣展示。贺敬华 摄

看,核雕!朱昭卓 摄

此次展会安排了大运河传统民歌展演、大运河非遗创新作品展、大运河非遗互动体验活动、淮安旅游系列推介、淮安市传统戏剧展演等板块,在生动诠释运河文化的同时,更加突出消费引领,推动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姜堰面塑 贺敬华 摄

游人如织 贺敬华 摄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主动接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聚焦“千秋淮扬”文化高地定位,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创新开展淮安·大运河文化季系列活动,在全省率先出台《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了洪泽湖大堤、板闸遗址公园等多个运河遗产保护工程,白马湖生态修复、里运河文化长廊等多个项目建设,让大运河淮安段在安静流淌中愈发彰显灵动,在精心呵护下依然焕发光彩,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了淮安力量。

融媒体记者 王欣欣 何剑峰 何渊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