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淮安展新姿】淮安:提升文明素养 培育新时代公民

9月20日,第18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淮安市长征小学的小朋友们走进社区,向居民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并通过签名墙签名、共画文明宣传画等方式,推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的素质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城市的文明。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构筑信仰高地、诚信高地、爱心高地、美德高地为抓手,推动“德润淮安”品牌建设,通过倡导树立文明新风、大力推广好人文化、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培育新时代公民,持续夯实城市软实力。

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近日,记者来到市区淮海南路上的一家餐馆,看到“吃多少,点多少,点多吃少是浪费”等文明餐饮宣传台牌在餐桌上摆放到位,店内的醒目位置张贴着“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等文明餐饮宣传海报。中午时分,用餐的市民不少。“服务员您好,给我来一份酸菜鱼、一份小炒肉、三份米饭。”市民程先生说,自己和朋友共三人吃饭,两份菜就能吃饱了,“点多了浪费”。

今年4月,为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要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形势、新要求,淮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与淮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在2018年发布的《淮安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基础上进行升级修订,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联合发布《淮安文明市民12条》。短短的12句话,内容简洁,通俗易懂,如今已成为淮安男女老少的行动自觉。

今年5月,全市党员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针对封建迷信、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作出移风易俗承诺,进一步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在基层乡村,这股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全市各地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完善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健全基层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工作制度,开展议事协商,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提供婚丧嫁娶服务,扭转社会风气。

近年来,我市着眼社会大局的全体文明、系统文明和全面文明,研究出台《淮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倡导文明行为、管理约束不文明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在全市大街小巷、商圈广场、客运交通场站、公园景区布设制作精良、观赏性强且富有本土特色的公益广告,造就别样文明风景线;在主流媒体开辟“不文明曝光”“城市啄木鸟随手拍”等栏目,帮助市民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推动文明习惯养成。

好人文化托起文明高度

在我市的核心地段,最新一届市级以上道德模范事迹出现在巨幅围挡上。用双臂划出30万公里水上爱心邮路的“大湖鸿雁”唐真亚、疾病导致头皮常年不能碰水却毫不犹豫跳河救人的冯卫生、十四年爱心温暖上千人的志愿者梁玉芹……这些道德模范的事迹,给过往市民带来无数感动。

我市充分通过线上+线下、新型与传统结合,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强化示范引领,变零散宣传为集成宣传、变文件发布为社会发布,大张旗鼓地宣传身边好人和先进事迹,不断营造浓厚氛围。在市内有影响的媒体开设“德润淮安”专栏,每两月召开“新时代淮安好人榜”新闻发布会,举办“德润淮安”新时代淮安好人故事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全方位生动展示好人事迹和风采;“好人广场”“好人园”“善行义举榜”等好人文化传播场所实现市、县(区)、街道(镇)、社区(村)全覆盖,让好人故事潜移默化感染群众。

2018年以来,我市修订完善《淮安好人评选宣传办法》,通过深化“学习周恩来精神风范,争做新时代淮安好人”主题教育活动,深耕“爱敬诚善,德润淮安”好人文化,形成“广辟途径‘树’好人,加强宣教‘育’好人,组织身边‘学’好人,关爱有加‘敬’好人”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发动群众推荐好人线索40万余条,将1万多名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信息采集纳入数据库。为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出台《淮安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关爱行动方案》,以9项机制21项措施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好人群体,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连续9年召开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新春座谈会,发放慰问金和大礼包超百万元,在全社会形成“别人有难好人帮,好人有难大家帮”的良性循环。

一位位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个个善举带来满城春风。截至目前,淮安有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称号,26人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称号,7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他们以高尚的道德弘扬社会正气,以平凡的行动和伟大的精神托起城市的文明新高度。

志愿服务擦亮最美底色

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2月2日下午,洪泽区“水上百合”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主动请缨,走乡村、入农户、跑田头,把防疫知识送到群众手中。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全市累计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3.5万场次,50.3万人次参加志愿服务,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歌。

这是我市常态化开展“德润淮安,志愿有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缩影。在淮安,活跃着5100余支志愿服务队、80多万名志愿者,他们中有身穿红马甲、手挥小红旗、吹着哨子指引人们有序过马路的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有在公园社区、城市绿地捡拾垃圾、宣传环保知识、引导文明出游的环保宣传志愿者,还有深入乡村学校为孩子们送去免费兴趣课程的支教志愿者。他们播撒爱心、倡导文明,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我市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县、镇、村“三级书记”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实践指导组,统筹推进全市文明实践工作。整合利用街道、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等现有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建成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和载体,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10个县区(园区)、104个镇(街道)、1590个村(社区)全部建成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还建成2537个实践点,形成四级实践网络和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我市把文明实践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和市政府年度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定期督导推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群众下单、志愿者接单,志愿者线上传政策、线下送服务,通过“小切口”彰显“大主题”,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我市先后涌现“山爸山妈”“家医有约”“小棚大爱”“爱心洗衣房”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其中盱眙县“山爸山妈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在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作经验介绍,并获得第四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金奖。

市民是文明创建的主体,文明创建的关键是提高市民的素质。我市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致力于培育新市民、创造新生活,正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融媒体编辑 曹盈

通讯员 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