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加强体系建设 携手同奔小康 我市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水平

近年来,我市着力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水平,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显著。根据省统计局、省发改委和省政府研究室近日发布的《2019年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监测统计报告》,淮安“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

康教结合惠及残疾儿童

从淮阴区康馨儿童康复中心走出去的听力障碍孩子,相继有8人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听力障碍孩子在这里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我市顺应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加大融合教育机构培育力度,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获得全面、科学、有针对性的教育。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星宝贝智乐园集学前教育和康复于一体,成为全省首家开展融合教育的机构。

此外,我市下发《关于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通知》,简化救助申请程序,提升部分残疾类别的救助标准,其中,对肢体残疾(脑瘫)的,从每人每年1.8万元提高到2万元;对孤独症患者,从每人每年1.72万元提高到1.8万元。

专业康复抓好示范建设

“4年前,我半身偏瘫,什么事都不能做,上卫生间都要老伴搀扶。到这里锻炼后,接受专业康复老师指导,现在也能买买菜弄弄饭了。”在清江浦区市中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市民王凤珍讲述起自己的康复历程。

为了给残障人士提供最为便利的康复服务,今年,我市将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在全市8个县区建设18个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每个服务中心都设置残疾人康复大厅,配备多功能训练器材,并有专业康复治疗师负责日常康复指导,残疾人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便利的康复服务。

“自从政府给我们提供康复中心免费治疗,女儿慢慢好了起来。”带女儿在市二院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孙云称赞道。孙云女儿幼年患病毒性脑炎,生活不能自理。

2016年起,市残联与市二院合作共建残疾人康复中心,通过运动治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治疗方式,为全市残疾人提供脑损伤康复、运动创伤康复、脊椎损伤康复等个性化康复服务。市二院康复中心主任许将介绍,康复中心为低收入残疾人提供免费治疗,平均每年为残疾人减免200多万元费用,先后为100余名儿童、800多名成人提供了康复服务。据了解,像市二院这样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我市已经实现市、县(区)全覆盖。

强化监管保障康复效果

为确保残疾人康复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市在做好基础康复项目的同时,将线上监管与线下服务结合起来,建成“互联网+精准康复”平台,实现对全市30余家康复机构的指导和监管。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平台根据康复机构实际情况设置康复人数上限,防止机构无限制接纳,影响残疾人康复效果。要求康复机构定期上传康复人员资料,保证机构康复人员档案资料完整。在保护康复人员隐私的前提下,实时监控康复治疗和机构运行情况。平台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开展残疾儿童家长满意度调查。该平台为残疾人康复提供全流程保障。以残疾儿童康复为例,家长可通过手机APP提出康复申请,县区残联在线审核并及时转介到相关机构,对康复机构未接收、康复人员未报到的,平台及时提醒,有效避免康复机构不接收、转错或漏转的情况发生。严格人员管理,制定考勤制度,督促对残疾人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保证康复效果。加强康复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王夏禹

融媒体编辑 曹盈

通讯员 陆耀琴 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