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我市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我市聚焦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紧盯脱贫攻坚各项重点任务,科学规划、高位部署、梯次推进、跟踪督导,全市提前一年实现42.2万低收入人口脱贫、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和三个重点县区摘帽的目标,三个重点片区和黄花塘革命老区面貌显著改善。

巩固低收入农户脱贫成果

在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的基础上,2020年继续巩固成果,今年全市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达9188元。出台《推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实施办法》,明确具体政策标准,细化16项责任清单,提出“十三查十三看”标准。全市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且个人缴费部分均由财政全额补助,就医享受“两升两降”“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在县域范围内住院治疗自付费用不超过总费用的10%。逐户摸排全市低收入户住房情况,6531户省定四类重点人群C、D级危房全部修缮改造到位,低收入农户住房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推进,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吃上“安全水”。

助力低收入村持续增收

在确保全市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的基础上,全市排出548个面上低收入村,通过外部借力和内部挖潜的方式,整合各类资源、资产、资金、项目,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研究出台《关于统筹推进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和面上低收入村持续增收的意见》,创新制定二十条村集体经济收入参考路径,逐村制定增收诊断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榜,通过盘活资源资产、引导土地流转、推动“飞地”抱团发展、开展村企结对等,努力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推进村集体持续增收。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鼓励和引导低收入村大力发展“三特”农业产业,做好产业扶贫文章。“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5.3亿元,实施农业产业类扶贫项目297个。

提升精准脱贫工作成效

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有力加快脱贫进程,提升脱贫质效,并在全省推广。建立“制度化+信息化+ 公开化”为方法路径、“三层、四库、一端”为整体框架的系统平台,倒逼责任落实,确保扶贫工作务实、扎实、真实。打破各级扶贫、民政、财政等业务主管部门信息壁垒,综合运用扶贫大数据资源,加强对扶贫对象、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的日常管理,推动全市资金拨付使用率达99.4%。聚焦脱贫绩效、帮扶责任、资金项目等重点,组织开展“四个不摘”责任落实,开展在线预警监测,及时发现返贫风险、临贫易贫户,及时予以帮扶。

积极探索防返贫有效路径

把防止返贫作为工作重点,围绕扶贫政策转型,探索防返贫基金、救助、保险等举措,建立长效机制,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帮扶防止返贫的实施办法》《关于开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 “返贫保”工作推进脱贫攻坚指导意见》,在有效防止返贫、扶贫开发政策与社会救助制度有效衔接、解决支出型贫困难题等方面探索实施科学管用的政策举措,率先在全域开展防返贫保险、基金和救助工作,各县区累计筹集2416万元防贫风险保障资金、覆盖 341.1 万乡村人口。近期,市财政还将下达55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于防返贫风险保障补助。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通 讯 员 崔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