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淮安工业园区:文明潮涌逐浪高 风好劲足再扬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行义举榜等公益广告随处可见;自觉排队、礼让行人等文明行为成为风尚;车辆乱停、“牛皮癣”等城市“顽疾”消失不见……淮安工业园区以崭新姿态吹拂文明新风、传递向善力量。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淮安工业园区围绕创建目标,系统谋划、周密部署,重点攻坚、整体推进,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城乡环境面貌、社会文明程度、群众文明素养、阵地建设水平、群众满意度幸福感都实现明显提升,连续三年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度综合考评中排名全市前列,圆满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高位推进

凝聚创建强大合力

淮安工业园区创建指挥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园区创建工作、分析存在问题、拿出过硬举措,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市相关文件要求,制订《园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行动计划》《园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评办法》《区、镇(办)、村三级网格责任清单》《重要单元达标创建工作方案》《文明城市创建百日攻坚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明确年度创建目标任务、标准要求、奖惩措施等,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建立工作联络群,实现创建信息的高效畅通、衔接有序。把创建工作纳入各部门(单位)宣传思想等目标考核,将创建任务细化、量化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人员。由园区创建办联合监察室实行一周一督查一通报,并创新建立“曝光台”,落实整改时限和标准。根据承担的点位数量与任务量,将责任单位分为A、B、C类进行管理,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倒逼责任落到实处。

精准发力

狠抓创建任务落实

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聚焦发力,以重点领域的突破推动整体创建工作。为切实改变镇村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部署,全面实施农贸市场及周边500米环境秩序整治、“新亮工程”、“4856”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以公共交通、公共秩序、主干道路、镇村环境等为重点,先后开展窗口单位形象提升、基础设施提标、农村环境治理、居民小区综合治理、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流浪犬集中治理、“门前五包”整治等200余次专项行动,累计投入约2亿元。

紧盯群众需求,让创建工作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服务和基层党建。研究出台党建引领“四位一体”工作方案,针对整村拆迁、空心村、农民集中居住小区的现状及特点,重塑基层组织架构,选择3个小区重点推进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站、警务室“四位一体”的农民拆迁集中居住小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在试点小区启动实施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家政培训中心等“三个中心”建设,持续拓展服务群众渠道和覆盖面。

弘扬新风

全面提升文明程度

坚持把提升群众文明素质作为创建根本,让文明理念在群众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4个镇街、27个建制村增添扩建好人文化传播场所、文化长廊、文体广场等宣传活动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3个村获评省级文明村,13个村获评市级文明村。重抓创建氛围营造,集中开展4轮次“三提三知三办·大走访”活动,宣传创建知识,及时搜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印发4000份《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小区。组织开展“园区好人”评选、“最美家庭”评选、“盐都灯塔”志愿服务、全民运动会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打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道德讲堂、党员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以“理论+文艺+宣讲”形式走进社区、贴近群众,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和身边典型模范宣传,持续增强群众参与度。累计开展理论宣传、文艺演出、身边典型宣讲等活动400场次,通过一个个来自身边、贴近生活的榜样故事,引导大家学典型、当先进。近年来,园区共有孙叙宝、潘学成2人入选江苏好人榜,6人获评市道德模范,6人当选淮安好人,评出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近3000户(人),3家单位获评省级文明单位。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讯员 唐光金 周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