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捍卫生命至上 ——淮安战“疫”纪实

一场战“疫”,一场大考。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市各级各部门勠力同心、精准施策,汇聚坚不可摧的战“疫”强大力量,全市67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策略和措施,坚决捍卫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截至今年1月7日24时,我市连续326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282天无新增境外输入病例。

众志成城捍卫生命至上

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领导责任,落实“战时”各项机制,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为做好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工作,在严格执行国家新版诊疗方案基础上,我市认真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前移关口、优化流程,采取“九早”措施,即工作谋划早、专家进驻早、患者集中早、联合会诊早、中医药参与早、营养支持早、心理干预早、康复训练早、医保支持早,坚持“一人一诊”“一人一方”,切实保障每位患者的生命安全。去年1月25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3月9日最后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我市在两个月内控制疫情,在全省较早实现病例清零。

我市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迅速投入到治疗救治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铮铮誓言。74名白衣战士千里驰援湖北抗疫前线,“不破‘疫魔’誓不还,且把白衣作战袍”。受援地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县委县政府专门发来感谢信,称赞他们是不计名利、不畏生死的“最美逆行者”。

稳扎稳打巩固防控成效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统筹兼顾、稳扎稳打、精准有力,持续巩固防控成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强化组织领导,在市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适时调整防控策略,进一步细化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安排。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积极推进公共卫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平战结合、高效协作、分级分层的公共卫生体系。截至目前,发热门诊建设实现公立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全覆盖,全市有22家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249名在岗检验人员获得核酸检测资质,每日最大检测量50400份。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对入境、中高风险地区来淮返淮人员严格实行“应隔尽隔”“应检尽检”,积极运用“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摸排重点人群及个人健康风险等重点信息,做到人员见底,不漏管不失管,累计完成18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85万余人次;定期开展冷链食品和进口货品以及相关环境和从业人员的检测,累计检测相关样本2.6万余份。全力提升疫情处置能力,储备呼吸、重症医学、传染性疾病等专业医生,推进定点收治医院建设,全面加强院感防控,大力推进疫苗接种,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因时因势调整应对举措

当前,全球疫情呈加速扩散趋势,国内本土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出现。我市充分把握疫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严把输入关口。加强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区人员管控,做好接送转运、核酸检测、集中观察全过程闭环管控;进一步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监管、预防性消毒、核酸检测等措施,对进口冷链食品、进口货物“逢进必检”,对国产冷链食品(环境)、市面上流通的货物每周抽检;加强高风险人群日常健康监测,确保进口冷链食品、进口货物从业人员每周核酸检测全覆盖。

强化监测预警。落实“早发现”要求,坚持人、物、环境同查,充分发挥核酸检测在扩大预防、早期发现、精准防控等方面作用。完善疫情多渠道监测和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强化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监测,持续开展发热门诊监测。加强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加强重点场所防控,抓好多病共防,积极开展新型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积极做好“应战”准备。强化救治梯队培训,完善定点医院装备配备;开展实训演练,加强现场督导,有效落实“四早”“四集中”等医疗救治原则;抓好隔离点建设和管理,合理配备医务人员和管理、消毒等工作人员,规范集中隔离点“三区两通道”设置,严格做好“三区”消毒工作等。

夯实社区防控基础。突出抓好入境人员在解除隔离后的两个星期居家观察管理,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坚决落实“五包一”,做到“四个不”,确保入境人员管理到位。做好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出租房屋和集体宿舍以及外来人员管理;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实施村民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基础。

融媒体记者 金义旻

融媒体编辑 曹盈

通讯员 赵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