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丨淮安生态文旅区:打造农房改善新样板 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风景如画的里运河畔建起了板闸佳苑和悠园安置小区,功能齐备的现代体育中心边盖起了康体嘉苑和拱辰佳苑安置小区,全市优质学校之一淮中新城校区旁也有了山阳湾和枫香苑安置小区……近年来,在持续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中,淮安生态文旅区坚持以民为本,拿出最好的地块启动安置房项目,让广大新城百姓享受到了安居、康居和乐居红利。

淮安生态文旅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方庆华说,我们要以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为出发点,积极统筹考虑辖区发展、百姓致富、基层治理等工作,要真正把农房改善改到群众心坎上,要切实把农房改善改出新城样板。

美丽嬗变,引领生态宜居“新风尚”

现居板闸家苑小区的孙为国,原来是板闸村拆迁村民。他指着小区对面的山阳湖景区说:“从脏乱差的农村,一步搬进景观房,我做梦也没想到,政府会把我们安置到风景区。”在高铁片区文锦苑安置小区,出门紧邻滨水休闲区,出行就有高铁东站。一直在外打工的高铁商务区黄桥村四组刘萍家,听说老家启动农房改善后,立即赶回来签了约。

在生态文旅区,所有的安置小区都建在了黄金地段,让安置群众坐享优质资源。同时,在推进安置小区建设中,承建单位全部选择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进场材料全部选择行业十大品牌中的优质环保产品,安置房质量控制规范“像书一样厚”。目前,淮安生态文旅区2万多套安置房,全部达到了星级标准。不仅如此,为了最大限度让利百姓,全区的安置房价格还一直统一为618元/平方米,至今一分钱没涨。

如今,原先由周边县区农村划转到生态文旅区的3万多农民,早都住进了敞亮、漂亮的安置小区。其中福地路办事处辖区11万平方米农房被征收改善,山阳湾花园、枫香苑小区等5个优质安置小区相继建成使用,实现100%安置入住;富城路办事处白云佳苑,康体嘉苑等安置小区共安置居民3176户,1万余人;高铁办基本完成黄岗村、浦马村、黄桥村等农房改善工作,三庙村388户农房改善工作于去年11月已正式启动。

产城融合,树立兴业惠民“新标杆”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惠民。截止到今年,淮安生态文旅区通过创优环境、落实政策、夯实平台,先后引进社会资本投资项目21个,新增注册企业数775家,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599家。同时,青创空间、五九双创等重点打造的平台载体入驻企业120余家,为辖区百姓就业创业提供了一大批岗位。

今年4月份,淮安生态文旅区制定出台了“暖心之城”推进年工作方案,重点对困难对象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帮扶。其中福地办发布“暖心之城、爱心福递”微公益项目,为企业与困难家庭结对牵线搭桥;新城公司设立爱心助学基金项目,通过捐助活动帮助困难家庭孩子完成学业,符合条件的优秀大学生毕业后,可优先加入公司。此外,全区还加大了公共就业服务力度,围绕辖区企业用工、高效农业种植等,常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为一大批40、50人员开辟大量公益性岗位。

在做好就业创业同时,淮安生态文旅区制定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细则。将农房改善后的安置农民全部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实行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到今年,养老金待遇已实现“七连涨”。

与时俱进,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考虑到淮安生态文旅区实际情况,农房改善后,安置小区社区化、规范化管理,已成为全区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为此,淮安生态文旅区主动抓时机、顺民意、出实招,为加强安置小区社区化管理,破解传统行政村单一管理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方面,全区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契机,加快改善安置小区“硬环境”,在所有安置小区开展新亮工程,对墙体进行全部出新,加大踩踏绿化小径整改,改建体育场所、布置健身器材,全面建成百姓大舞台和社区小剧场。按照“一区一品”的标准,在各个安置小区建起了乡愁园、搭起了法治和德治长廊、布置了好人广场、打造了文明家庭楼道等等。另一方面,还积极抓实小区“软实力”的提升,探索小区管理长效机制,增强基层治理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党群代表议事制度、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机制等,保障了小区事项实现“决策民议、方案民定、成效民享”。

环境好了,生活富裕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也丰富了起来,乡风文明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淮安生态文旅区所有社区都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起了道德讲堂和课外阅读书屋,同时制定颁布了《居民公约》,开展了“文明创建我参与在家园、在小区”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极大增强了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农房改善是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记录的是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见证的是一件件惠民实事的完成。它悄然改变着百姓的生活,也开启了幸福新城的新篇章。如今,走进淮安生态文旅区,楼成群、土连片、产业旺、农民笑开颜,一幅“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陈浩 孙婧)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