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建强党建“轴心” ,新居民“居住认同”悄变“情感认同”

随着城市新区、新城的打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大量迁入,一个个新社区应运而生。这些新型社区不同于传统的熟人社区,呈现出文化多样性、社会敏感度高、利益诉求差异化等特征,对党委政府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江苏省淮安市福地路办事处作为淮安生态文旅区中心板块,外迁人口占常住人口70%以上,是典型的“新型城市社区”。近年来,福地路办事处通过强化党建“轴心”作用,引导群众参与共建,让社区如家、邻里和睦,同在一片屋檐下的新居民“居住认同”悄变“情感认同”,办事处下辖的6个社区中有5个被评为市“文明社区”。

坚持党建为魂 实现治理力量“聚指成拳”

针对新型社区“人员构成复杂”“党员作用发挥难”“社会力量不足”等情况,福地路办事处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在“党建引领+”上做文章,推动社区治理由上级发力向基层发力、由单兵作战向整体作战、由封闭运行向融合发展的全面提升。

深化“党建引领+组织建设”,全力推动党建网络与社区治理网格“两网”深度融合,推动基层党组织链条延伸,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院落楼栋、居民家庭,办事处三分之二以上的基层党组织建在了网格上、党小组建到了楼栋里,形成了“办事处党委—社区党总支(支部)—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纵向管理链条。

强化“党建引领+共建共治”,通过搭建以小区党组织为骨干,居委会、议事会和业委会、物业机构紧密参与的社区“3+2”协商议事平台,推行“一队四员一先锋”工作机制,创新网格化管理“12345工作法”,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参与共治的“一核多元”治理机制,社区治理一池活水、充满生机。

坚持改革破题  提升治理队伍专业化

与大部分城市社区一样,成立初期福地路办事处社区干部队伍普遍以“村改居”前的村干部为班底,队伍结构老化,学历水平较低,工作方式单一,面对新形势下的城市社区治理任务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福地路办事处积极响应生态文旅区实施社区干部“员额改革”的做法,坚持从严核定、公开竞聘、绩效优先“三个原则”推进社区干部职业化建设,按照1500户、3000户和3000户以上三种社区规模,核定员额社区干部额度编制;明确6类退出员额社区干部队伍情形和4种退出方式及流程,所有社区干部均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必须在3年内取得资格证书,未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执业资格的,退出员额社区干部队伍,工资收入与工作成绩相挂钩。

员额制改革开启了“同台竞技”模式,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逐渐形成,带来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和效果的提升。如今走在福地路办事处各社区,最大的感受就是井然有序,平整干净的道路、整齐划一的车辆、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分类有序的垃圾箱等等,住在这里的居民纷纷点赞。

打造暖心服务 增加社区居民认同感

如何提升居民服务品质,走好服务“最后一公里”,一直是社区治理的中心议题。

面对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趋势,福地路办事处坚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社区,着力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社区治理展现出更多的民生温度。

大力实施“暖心之城”民生工程,以社区特殊群体需求为导向,通过办居联动、入户走访、实地调研等形式,排查摸底贫困人员、大病家庭、残障人士、独居老人、失独父母、留守儿童等困难居民的心愿和需求,编制“民事通”台账,并以“爱心福递”形式定期发布困难居民的“微心愿”,同爱心人士、社会组织、志愿团体和爱心企业对接认领,为困难群体解决小困难、满足小需求、实现小梦想搭建“爱心桥梁”。

高标准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体“社区生活汇”,为居民提供文化生活、体育健身、就业保障、事务代办、居家养老等全方位公共服务,围绕居民居家生活需求打造“微服务超市”,为社区居民提供理发、缝纫、维修电动车、疏通下水道、开锁修锁、电器维修等多项志愿服务,居民遇到问题一个电话就解决。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利用社区现有优质资源,每个星期举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邻里活动,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打造信息平台 织牢社区邻里关系网

新型社区改变了以前人人相识、户户相知的传统居住方式,不同地方、不同素质文化背景的人重新组合在一起。绿地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绿地社区共有9个小区,11517户2.9万左右人口,全部由各个地方外来买房户组成,关上门谁也不认识谁,对社区治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福地路办事处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坚持高效便捷导向,以互联网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方式,促进社区由“陌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回归。抓好“信息化”推进治理便捷化,充分发挥“一周福讯”“福地居民说”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账号以及社区公众号、社区微信群的作用,细化各类“呼应”“响应”事项清单,第一时间办理群众需求事项,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建议,搭建起社区与居民沟通高效平台。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小区微信群作用,社区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居民互帮互助,营造了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融洽关系。

融媒体记者  叶列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

通讯员 梁同景 孙甲林 张亮

实习编辑  俞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