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党员忆初心·百名支书话使命】要让烈士魂归故里 ——访百岁党员刘瑞松

“不跟共产党走,还能跟谁走?”在洪泽区三河镇百岁党员刘瑞松的家里,刘瑞松说这话时的语气很坚定。

刘瑞松告诉记者,自己家里那个时候很穷。“穷到什么地步?家里是土墙、茅草顶。屋里只有一口锅、一条破被子。晚上睡觉就在锅边,白天起床还要一根一根地清理粘在被子上的草。”刘瑞松说,受身边地下党员影响,他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面对白色恐怖,他们夏天睡涵洞、冬天睡牛房。每晚睡觉都是三人一组,一人放哨,两人睡觉,每人只睡4个小时。“这是为了提防敌人的‘黑摸队’袭击。作为信号,我们还在树上挂灯笼。敌人来了不点灯笼,走了点灯笼。”刘瑞松说。

新中国成立后,刘瑞松始终惦记着牺牲的烈士。1946年10月,李绍武担任中共淮宝县委书记。1947年2月7日,淮宝县总队一举攻下朱坝。在缴获的文件中,发现了一份国民党军队在苏北地区围剿中共武装力量的作战计划。淮宝军政委员会决定派一个加强班护送李绍武,将这份重要文件送到华中五地委,并汇报淮宝县半个多月来的情况。2月27日夜,李绍武一行整夜行军,第二天拂晓前从宝应湖登岸。行至宝应管庄附近的苗李庄,想侦察过敌情后再走,不料被敌人察觉,遭到敌人重重包围。李绍武和战士们在一家王姓居民的宅院里英勇还击,但敌我力量悬殊。弹尽援绝,李绍武把携带的公文付之一炬后饮弹牺牲。

李绍武烈士到底埋在哪里?1956年,刘瑞松担任当时的沈波乡乡长,带工在家乡加固入江水道大堤,无意中听说一位民工是李绍武生前的警卫员,知道李绍武烈士忠骨埋葬的地方,于是就联系了李绍武烈士的亲戚叶子广,与民工一起去宝应寻找烈士忠骨埋葬处。

“当时刘瑞松和我父亲一行来到宝应,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来到埋葬的地方,根据李绍武身材特征以及其他细节,最终确定了他的骸骨。”叶子广的儿子叶元早告诉记者。

“烈士牺牲后,不能不明不白,连埋在哪里都不知道!”在刘瑞松的帮助下,李绍武烈士最终魂归故里,后来还修建了李绍武烈士陵园,并成为永久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融媒体记者 何渊 干石泉 陆春涛

融媒体编辑 曹盈

通讯员 李涛 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