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擦亮“金招牌” 打出“组合拳” 做大“蓄水池” 握稳“指挥棒” 淮安经开区创新举措提升发展新高度

2020年,淮安综合保税区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首届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作交流发言,淮安留创园被科技部授予淮安唯一国家级孵化器优良园区,淮安空港建设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优化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一区多园”的功能优势,聚力壮产业、育企业、筑平台、引人才,园区高质量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紧盯产业,“金招牌”效应不断放大。将综保、留创、科教、空港四大园区作为经开区产业发展和项目集聚的主要载体,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明确各园区主导产业,推动园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IT、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地标。“十三五”期间,四大园区承载了全区25%的在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了30%的高新技术企业任务、37%的外资任务。四大园区在经开区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与各部门目标同向、考核同步、管理同轨,形成齐头并进、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优化体制,“组合拳”优势愈加彰显。聚焦主责主业,精简整合内设机构,推进经济发展、党群等领域改革。经济发展局对口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6个部门,党群工作部对口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编办等11个条线,通过组织联建、工作联动、力量联合的方式,实现政策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积极推进“去行政化”改革,把握“四去一留”、聚焦“三个重点”,推动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员额管理,核定园区工作人员总量,打破身份限制,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合理划分园区和所属街道的职责界限,园区重点聚焦科研产业和人才招引,街办重点承担社会事务和基层治理,做到园、办有效整合,实现“1+1>2”的改革效果。

聚焦载体,“蓄水池”功能有力发挥。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对标现代化一流园区,加强校企对接,着力培养企业急需的紧缺人才。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人才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通过扶持科研项目,推动优秀人才选拔。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对企业人才培训给予一定的补贴,持续开展功勋企业家评选活动,充分挖掘本地企业人才潜力,不断提高经开区人才质态。加大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培育规范科技服务业市场,通过创业沙龙、技术交易、产学研对接等活动,增强人才的活跃度和集聚度,做强做优人才创业生态链。2020年,经开区获批省“双创计划”1人、入选省“科技副总”13人,拨付各类人才资金800余万元。

考核奖惩,“指挥棒”作用成效突出。实施全员绩效考核、末位惩戒机制,建立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常态化考核体系。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荣誉、选拔任用、经济待遇紧密挂钩。评为优秀的人员,公示表扬并优先选拔任用。列入末位的人员,通报批评并扣发岗位绩效。2020年,全区绩效考核A档1946人次、C档583人次。通过奖惩,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发挥,按能力定薪、凭实绩用人的干事导向进一步明确

融媒体记者 杭卫东 唐筱葳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 讯 员 潘媛媛 万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