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走绿色发展新路 建生态文旅水城

“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翻开京杭大运河2000多年的厚重历史,位于运河畔的古城淮安,是九省通衢繁华盛地,她融南汇北,兼收并蓄,是千年运河历史脉络的生动记录和传承者。

近年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淮安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特别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体育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唱响一首“运河三千里 醉美是淮安”的生态文旅水城之歌。

城乡协调颜值靓 宜人宜居幸福地

“淮水笼烟夜色横,栖鸦不定树头鸣。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康熙南巡,一首《晚经淮阴》让世人对昔日“居人数万家,夹河二十里”的淮安充满了无尽遐想。如今在淮安城市,从平房到楼房,从多层到高层,从零星到规模,小区集聚,楼群拔节长高;在乡村,从草房危房到瓦房小楼,从一户一组到集中居住,环境好了,村庄美了。

从混合道路到人车分离,从通行道路到景观大道,城市道路与时代同行,不断演绎时尚精彩;从泥泞的羊肠小道,到平坦的水泥、柏油路面,从村村相连、到村组相连,再到户户相连,城乡道路,并肩齐行,快步延展。乡村变美了,城市变靓了,宜居的淮安,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愈来愈高……

淮安坚持项目为王,既重“面子”工程,更重“里子”加固;中心城市、重点乡镇建设同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阔步前行,城乡功能品质全面提升;淮安作为苏北核心商圈、江北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创新创造展担当 经济社会齐发展

近年来,淮安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保障坚强有力。2020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7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6%,远低于4%的省控“警戒线”。全市累计帮扶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875人。经营主体增长较快,市场活力不断增强,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消费品市场逐步回暖。

2021年,淮安召开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迅速打出“1+4”政策措施“组合拳”,以牛力牛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各地、各部门聚焦开好局、起好步,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理念,抢抓时间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加快项目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稳中向好”态势。

文旅融合强崛起 城市形象大提升

淮安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依托城水相依、水绿相映的绿色生态高地优势,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追求,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统领,以建设 “独具生态文旅水城魅力的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 为目标,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创新,全力唱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旅游品牌,奋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繁荣淮安的支柱产业、 宜居淮安的绿色产业、 安康淮安的富民产业和文明淮安的幸福产业。

在文旅资源、旅游产品、市场发展并不占优的情况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淮安7个县区全部进入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县区参与创建率达100%,金湖县创成第二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清江浦区、盱眙县、洪泽区先后获批第二、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成数位居全省第3、江北第1,实现了全域旅游的弯道超车、后发崛起。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

通讯员 赵娜 赵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