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独特的淮安砖雕

行走于淮安古街老巷,你会不时看到明清年代遗存下来的古民居上的门楣、窗楣、门头(又称过档)、山墙站板(又称垛头)等处,有着精美的砖雕,图案有虫鱼、花鸟、动物、人物等,雕样繁多,精致细腻,气韵生动,向人们叙说着淮安匠人的勤劳和技艺,展示着淮安的历史和文化。

●砖雕装饰历史悠久

淮安区淮城民间很早就流传着一句“千两银子七百门”,其意是如果用千两银子盖房子,那么七百两是用在大门门面上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上。因而过去老淮安城乡,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人家,门面都有精美的砖雕,少则在门头装上块把诸如“福”字、“寿”字、“五福拜寿”图、“鲤鱼跃龙门”图等,多则在大门门楣、窗楣、山墙站板上有一组多达几十块的砖雕,使整个建筑显得更加细腻、典雅、庄重。

为寻找淮安民居装饰砖雕的起源,我拜访了多位文史专家和砖雕匠人,向他们了解淮安砖雕的起源。他们告诉我,史料上虽没有记载,但民间有两个传说很能说明淮安砖雕历史。一个传说是唐、宋年代,家住淮安东门称娘桥东首的黄姓瓦匠和南门更楼东街的陈姓木匠(淮安城有东门瓦匠、南门木匠之说),同为胯下桥西边杨姓大户盖一座前后五进院落,主人要求房屋上除有木雕、石雕外,希望再有些砖雕装饰。黄瓦匠便拜陈木匠为师,让陈木匠教他在青砖上刻木雕上的一些虫、鸟、花、鱼、字、祥云等,又跟石雕师傅学刻鹿、羊、麒麟等,并将花鸟、虫鱼、禽兽、人物等雕刻在同一方砖上,用多个不同组合图案装饰大门门檐、窗檐等处。杨家大院落成后,人们看到精美的砖雕和柔美的木雕、石雕融为一体,给房屋、院落增加了美感,彰显气派,让整个宅院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另一个传说,讲的是徽派砖雕起源和淮安的关系。文史专家徐爱明特发给我他从网上搜到的《徽州砖雕起源传说》:很多年前,徽州有个叫鲍四的烧砖人,来淮安砌窑烧砖,经营多年,相当富有,盖了座鲍四庙,并塑了鲍四像,受万人香火供拜。被观世音菩萨发现,观世音菩萨下凡和他“元宝赌莲花”,即观世音在街上放一朵莲花,鲍四跟着放一个元宝,鲍四输了,拆了庙、毁了像,变卖了房产等,又回徽州烧砖,在烧好的青砖上刻莲花、虫鱼、鸟兽、人物、楼阁等。有传说讲,鲍四几年后,又返回淮安烧窑、雕砖。这不仅说明了淮安与徽州砖雕的历史渊源,而且也表明淮安砖雕是有着悠久历史的。

●风格独特,题材繁多

了解砖雕艺术的专家说,细看淮安老民居上的砖雕,它不同于徽雕、晋雕等其他区域砖雕,有着淮安砖雕独有风格:形象简练,构图典雅,注重情节,风格浑厚,雕法多样。南门大街东侧的清广西按察使秦焕故居门檐“寿堂”(又称堂屋),一块直径36厘米的砖雕上,刻有寿匾、条桌、对联,以及镜、瓶、桌、凳等物一应俱全。东长街东侧的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朱占科故居主屋窗搭一组砖雕,刻的是“琴棋书画”。我看到的其中两块刻的是“书画”。两块砖雕虽经百年风吹雨打日晒,现在不仅手敲“叮当”响,而且雕纹清晰。一块画面呈现的是松树下老者,一手捋着胡须,一手捧书,孩童双手拿着“吉祥”二字,坐在老者膝边,旁边还有书桌、假山、一摞摞书等;另一块画面呈现的柏树下中年男子,双手展开一幅“大富贵寿”画卷,孩童双手接画,旁边画卷一堆等。以上砖雕,整体画面雕刻细腻,生动有趣,线条清晰,优美典雅,书卷气浓厚。其技法灵活运用了阳刻、阴刻、剔地、浮雕等。

老民居上的砖雕题材多种多样,有在一块方砖上刻的,也有在多块方砖、长砖上组合刻的。现在勺湖草堂、碑园门楼两组砖雕(原是南门秦焕故居的),每组都用了几十块砖雕。其中勺湖草堂门楼大坊刻由“金鸡闹菊”“桃满窗外”“万象聚宝”“梅开五福”“寿堂”“葡萄盛多”“独角麒麟”“石榴子旺”“凤凰牡丹”等9幅图案组成。碑园门楼大坊刻由“封侯挂印”“麒麟望月”“官运亨通”“寿堂”“双鱼吉庆”“万象金宝”“喜报三元”等7幅图案组成。另外小坊、雀替、垂柱、脊头等处构件上,还有多块刻有花篮、松柏、梅鹿、仙鹤等图案。

●淮安砖雕在传承中创新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淮安城乡瓦匠都会些砖雕技艺,尤其是淮城东门世代传承的瓦匠人家,不仅有盖屋修房的瓦工手艺,而且还有祖传几代人的砖雕技法,现在还有些人在从事手工砖雕,为淮安城内外古建筑修复提供砖雕构件。其中郭氏砖雕传人郭宝平,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郭宝平是淮安非遗“郭氏砖雕”第九代传人,现在淮安城内一些古民居、祠堂、公园、街头、照壁上,还有许多是他曾祖父、祖父、父亲和他自己雕刻的砖雕作品。

砖雕匠人们说,淮安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古老大运河沿线的重镇,是千年漕运的节点,南北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其中徽雕、晋雕砖刻艺术,也来到淮安。而历史上的淮安砖雕匠人们,也是个南北兼容并包的群体,他们在传承淮安砖雕技艺的同时,也借鉴了徽雕、晋雕优秀技法,形成了淮安砖雕鲜明风格。

如今,随着对古建筑、古街巷、古村落的保护、修缮,人们对砖雕艺术品的收藏兴趣不断增加,砖雕构件需求量扩大,尤其是手工砖雕更受青睐。郭宝平和其他一些砖雕匠人们,在不断传承淮安砖雕独特风格的同时,进行从样式到内容、雕法的创新。

样式创新。浦楼面馆大厅“漕运胜景”具有代表性。此幅砖雕长4米、宽3米,用方砖40多块,整个画面呈现漕运年代大闸口的繁华胜景,恢宏、大气、壮观。图上有水流湍急的运河、坚固的清江大闸、航行的各类船舶、姿态各异的人物、千姿百态的树木、青砖小瓦的房屋等,被人们称之为“漕运淮安运河大闸口图”。

内容创新。在周恩来故居的门道角牙、窗搭和驸马巷北段西墙上等处,用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组雕,寓意周恩来高尚品德。关天培祠堂虎门销烟与抗击英军的砖雕,彰显关天培的英雄气概和精神。

雕法创新。驸马巷南新建的谭家院落“五子争冠”组雕图等,在娴熟、灵活运用阳刻、阴刻、剔地、浮雕等手法的同时,还琢磨出有自己特点的圆雕、透雕、镂雕、高浮雕等雕法。 (特约撰稿 徐怀庚/文 刘明芳/图)

融媒体编辑 曹盈

责任编辑 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