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涅槃重生 文艺淮安将精品搬上台、送下乡

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提到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大多数人的印象在于“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的风光,在于抚慰人心的烟火气息和舌尖记忆。近日,跟着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采访团的脚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位于母爱公园的文化馆,走进了舞剧原型刘老庄连纪念园,还下乡相约古戏台看大剧……这些老百姓身边的文艺,让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淮安。

文化馆成精神图腾

送戏下乡让百姓享受“接地气”的文艺

一步一景,曲径通幽。在淮安闹市区,东方母爱公园没有特别显眼,却足够让人安心有力量。公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千姿百态的雕塑,而这雕塑的特点都是以母爱为主。顺着爱心塔往前走,记者看到了这所淮阴区文化馆,文化馆的外观韵味十足,里面有着名家的书法字画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陈列品底蕴深厚。

有着如此地理优势,怎么才能真正建成老百姓愿意来的文化馆呢?淮阴区文化馆朱代成告诉记者,文化馆经常组织系列主题活动,比如百年百场红色电影展映、群众艺术普及花艺班、淮海琴书巡演、猜红色谜语等等活动,让文化馆有看头,有来头。

住得远的百姓想看怎么办,不知道这个文化馆的人怎么办?朱代成说,除了这个定点文化馆,他们还会把特色“小剧场”送下乡,带到田间地头。“老百姓们三五成群,相约古戏台看大戏,还连连叫好,这场景甭提有多热闹了。”淮安还“织就”了市级名家进村讲课、区级名家驻村培训、镇文艺团队结对帮扶的“文艺名家驻村”服务网,在乡村特色大院里听场文艺课,到百姓戏院里看一出经典淮剧,……这么“接地气”的文艺享受,已渗透到淮安人的生活日常。

自掏腰包、众筹资金

红色热土演绎红色故事

“锵锵锵锵……”来到淮安市文工团后,记者看到演员们紧锣密鼓地排练着。

前期艰难前行,在那段缺资金缺人才的日子,团长干建青和团员们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了,房子也抵押了出去。顶着压力,他开始寻求外援,从省、市级院团请来“精兵强将”,并挑选本院团的“尖子生”加入,这才有了主创班子。后来,淮安市文工团通过承接文化惠民项目、为乡镇街道提供各类文艺演出服务,谋出了一条生路。

有谋生渠道后,剧团想提高水平,想做精品,这又萌生了做舞剧的想法。于是,今年3月,由淮安市文工团创排的舞剧《我的刘老庄》,将新四军刘老庄连82位烈士的事迹搬上了舞台,通过“血脉”“坚守”“决战”和“家园”四幕场景展现了“刘老庄战役”中八十二壮士浴血奋战的伟大壮举和烈属后代守护红色土地、建设美好家园的美丽画卷。

获得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戏剧表演最高奖“紫金杯奖”等诸多荣誉后,剧团还邀请了各剧种知名艺术家,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等来此演出,让文艺创作在交流借鉴中碰撞出新火花。

“传承和发展一个都不能少,这条道路虽前行不易,但我们有信心、有热情,让老百姓吃上家门口的文化大餐!”干建青说。(李子璇)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

责任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