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服务求精度 改革见力度 惠民增温度 法治淮安建设培沃土壮枝叶结硕果

1个月前,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省司法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法宣办联合在全省组织开展的宪法公益广告作品征集评选结果出炉,市司法局参评的两部作品分获一、二等奖。

法治作品过硬,在全省“擂台赛”中摘金夺银,是淮安2021年年终岁尾收获的喜悦,从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间,法治淮安建设已经形成的氛围、涵养的气质、产生的积淀。

毫无疑问,过去的一年,淮安法治建设取得的成果远不止于此。这一年,法治淮安建设从服务、改革、惠民等方面入手,培沃土、壮枝叶,向“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崭新答卷。

护航“一马当先” 服务定靶标求精度

方位明确,才能把准航向。航向清晰,方能行稳致远。从法治建设的现实价值而论,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站好风险防控的“前沿哨”,当视作淮安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的要义之一。

如此,淮安以“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为引领,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把创新贯穿护航经济发展全过程,实现企业开办审批手续全流程免费办理,平均用时0.56个工作日,探索推出的“经济网格化”一体化服务、“一码+”三维地籍不动产登记新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改革内参》专题推介,创设的“党政亲商会”品牌受到全国工商联点赞、推广。

法治护航,防控风险,关键在“精”。2021年,作为淮安法治建设主力军,市司法局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累计审核政府法律事务137件,为快速路二期建设、河西地块调整、四季青污水处理厂等重大项目提供法务决策建议。

不仅如此,以“矛盾不上交”试点为契机,淮安已建成村居调委会151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51个;市、县两级法院、公安战线的所有派出所,均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建成“老兵”“三老普法”“有话好说”等各类品牌调解工作室226个。

值得一提的是,由市司法局创新实施的行政争议纾解工程,其经验做法已从淮安走向全省;淮安打造的“无讼淮安·一码解纷”智调平台入选全国智慧法院创新案例,开展的“执行破壁行动”被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动态》刊载推介;出台的《民企涉罪轻案相对不起诉后续工作指引(试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以简报形式向全国检察系统推广。

创新“接二连三” 改革下功夫见力度

加快法治建设进程,改革是不二法门。作为改革之一的结果呈现,淮安“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项目成功入选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优胜项目。

改革下功夫,措施见力度。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发端,淮安相继公布了市级部门301项行政许可事项、101项行政备案事项,使涉企服务的职责边界一目了然。通过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共减少申报材料228份,压缩办结时限213个工作日。

在此基础上,淮安率先全省开展媒介刊登声明环节事项专项清理,取消媒介刊登声明环节事项9项。也是2021年,我市成功入列国家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淮安区获评全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活动先进地区。

按照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理念,全面推动行政处罚“三张清单”编制工作,是淮安法治建设的又一创举。此举涉及市级部门22个、行政处罚事项629项。“三张清单”推行至今,累计减少各类涉企检查806次。

在司法体制改革领域,淮安制定下发《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方案》,审议通过《淮安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目前,淮安市、县两级政府集中行使行政复议职责工作已全面到位。

情暖“千家万户” 惠民提效能增温度

2021年,淮安新增金湖吕良花园村等4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淮安市建立“五机制”培育“法律明白人”》案例获评司法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案例,探索开展的基层“援法议事”活动在全省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并一举创成八个全省基层“援法议事”活动范例。

回望淮安法治建设走过的2021年,惠民是关键词。以“开门立法”举措为例,淮安通过座谈、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制定出台了《淮安市停车场管理条例》,修订了《淮安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淮安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的出台实施也得以稳步推进。不仅如此,淮安在全省率先出台《公证便民利民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

法治惠民,情暖千家万户。过去的一年间,通过实施法治惠民行动,淮安建成11个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通过实施“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256件,其中2件优秀案件入选司法部案例库,淮安也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6年有案件入选全省“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件”的地级市。

法治建设,普法是夯基之要。在科学制定全市“八五”普法规划、印发《民法典“讲学赛用”工程提升年实施方案》基础上,淮安密集开展了千场普法活动。同时,把“援法议事”活动作为全市基层法治建设的“重头戏”,组织专项督察和市级范例评选,优选出“创新打造‘孝善文化巷’彰显援法议事法理情”等16个市级城乡基层“援法议事”范例,另有8个基层社区的创新做法入选全省“援法议事”范例。

融媒体记者:杜勇清

通讯员:李元媛 孙雅媛

融媒体编辑:高尚杰

责任编辑:白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