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力量昭显的精神品格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医资短缺、床位紧张、疫情复杂、边战边摸索的条件下,感染和病亡人数不断减少,疫情迅速向好的态势转化,给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上其他相关国家增添了信心。这种越战越勇、坚不可摧的抗“疫”力量蕴含着多重人文精神和崇高品格。

运筹帷幄,敢于担当。每到历史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就在于指挥若定、敢于担当。其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合理的战略策略是战争取胜的根本保证。从宏观统领到微观落实,从医疗力量到物资保障,从科技研发到推广应用,从国际合作到舆论宣传,从复工复产到社会稳定,都作了周密部署和安排。其二,统筹兼顾,善抓重点。从此次疫情覆盖的范围看,波及面广、情况复杂。因此,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是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招。这当中,湖北和武汉又是防控防治的重中之重。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来看,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是工作重点,但又要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做实就业、春耕生产、脱贫攻坚等工作。其三,心系人民,真诚奉献。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把疫情期间的民生保障作为重要抓手,并采取了系列措施来落实物资供应,维护价格稳定,安排好特殊家庭的基本生活。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公仆本色。

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精湛的医术和悯人的情怀一直是中华良医的标配,历史上杏林春暖的典故、悬壶济世的传说总是传唱不衰。疫情暴发后,直接与病人打交道的是呼吸、感染、重症、护理等专业人员。他们中有国内医学领域的权威人士,有重点医院的主任医师,也有年富力强的普通护士。正是他们的那份执着和慈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乐章。一是专家引路,科研先行。专家们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可行性的防控救治方案,为党中央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二是病人至上,大爱无私。很多医护人员深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遭遇战,但依然义无反顾地主动请缨,强烈要求在春节来临的特殊时期回到工作岗位,希望到最艰苦的疫区展开防控救治工作。有的舍小家顾大家,将家庭困难置之度外;有的风雨兼程,不远千里“骑”回疫区;有的关爱有加,把自己的营养品留给病人;有的定期与患者交流谈心,鼓足病人积极生活的勇气。三是争分夺秒,忘我工作。用废寝忘食、汗流浃背、不分昼夜等词汇来形容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是最恰当不过的。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不累是假话,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就是这种坚持和韧劲成就了抗“疫”形势的逆转,践行了医者时时恪守的职业操守。

英勇无畏,顽强拼搏。临危不惧、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走向富强的强大基因。哪里有重任和重症病人,哪里就有勇士的高大身影。他们冲锋在前、所向披靡,表现出极大的乐观主义态度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第一,雷厉风行,敢打硬仗。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如果没有充足的医疗和隔离场所,就会延误治疗时机,也难以阻止疫情扩散。因此,雷神山、火神山医院,都只用了10天时间建成,18个方舱医院迅速完工并交付使用,还开创了“36个小时改造一座医院”的先河。第二,殚精竭虑,视死如归。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及其防控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探索过程,有探索就有风险,感染的概率就会增加。有的医护人员不幸被感染,但救治康复后第一时间重返岗位。多位医生或因在第一线被感染而身故,或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而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什么是英雄本色,什么是死而后已。

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对内万众一心、步调一致,对外以诚相待、通力合作,是我们解决急事难事的重要法宝。虽然湖北、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其他省份是疫情的散发区域,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也与其他国家保持了紧密的沟通合作关系。首先,坚持全国一盘棋。从专设机构来看,成立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指导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分别负责部署、指导和协调全国范围内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从参与部门来看,有卫生健康、发展改革、工信商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既各司其职、主动担责,又相互配合、互通有无。从参与人员来看,有各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广大志愿者等,他们忠于职守、信息共享。其次,做好疫情重灾区的对口支援工作。湖北和武汉疫情阻击战的成与败,关系到全国全局的成与败。于是,很快就从全国调派了几百支医疗队、几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建立了19个省市支援武汉以外市州的对口支援关系。再次,加强与疫情散发国家的交流对话。国际社会对此次疫情予以高度关切,许多国家给予了多方面的物质援助。中国政府和人民本着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为防止疫情的国际扩延,分享了自己的抗“疫”经验和做法,以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

原标题 抗疫力量昭显的精神品格

融媒体编辑 何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