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2020年1月10日在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2020年1月10日在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 华

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全面保障中心工作,全面发挥代表作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成效,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突出政治引领,把握正确方向,彰显人大政治机关的鲜明特征

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好发挥人大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优势和作用。

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一年来,主动向市委报告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30余次,提请市委6次研究重点监督议题、年度立法计划、立法规划调整等事项。市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定期听取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市委主要领导对人大工作批示32次。

坚决贯彻市委部署。主动对接、全面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关注的重要事项加强调研监督,推进相关工作有效落实。依法就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和保障南京都市圈建设、加强和规范检察建议等事项作出决议决定7项,将市委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动。依法进行人事任免192人次,保证了省市委人事安排意图顺利实现,保证了政府部门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二、紧贴中心工作,提升监督实效,彰显人大工作机关的使命担当

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坚持精准监督、有效监督,让人大监督与发展大局贴得更紧,努力以人大监督的高水平推动淮安发展的高质量。

全力保障发展大局。坚持议大事、审要事,凝心聚力助发展。围绕经济发展,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项整改报告,助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围绕项目攻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158”骨干企业培育情况的报告,视察工业重特大项目建设情况,推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问题;视察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情况。围绕乡村振兴,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情况的报告,视察调研脱贫攻坚、农业科技创新、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等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围绕对外开放,制定《淮安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办法》,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对外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

倾力回应群众关切。坚持听民声、顺民意,与人民同心同行。聚焦教育改革,开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六百联动”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解决“有学上”“上好学”等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聚焦食品安全,针对小餐饮、小摊点、小作坊存在的突出问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现场播放暗访短片,用问题导向把脉问诊,就“舌尖上的安全”提出10个方面的建议清单,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严守安全底线。聚焦健康医疗,视察全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民营医院建设情况,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聚焦养老服务,视察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情况,要求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加强医养融合发展,促进政府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有所养水平。聚焦城市管理,组织代表就城市建设管理问题约见政府部门负责人,7名基层代表针对桥下空间管理权属不明确、养犬行为管理不到位、农贸市场环境混乱等突出问题询问相关部门负责人,推动问题整改,促进文明城市创建。

强力推动碧水行动。按照省人大统一部署,市县区人大联动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召开12场座谈会,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00余条,实现全市7个县区和4个功能区执法检查全覆盖,对查出的87个具体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交办。对2017年开展的水污染防治专题询问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用问题清单清零问题。市县区人大联动检查《淮安市古淮河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重点检查沿线排污口截污导流项目实施和违规建设整治工作,推动地方法规落地见效。

着力深化预算审查。出台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实施办法,强化支出预算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督。听取和审议预算执行情况、决算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19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和2018年市级决算,推动预算编制科学化、预算执行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听取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工作报告,督促政府落实债务管理责任,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听取和审议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和相关部门摸清“家底”,提升管理水平。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部门抓好问题整改,审计查出的48项问题基本整改到位。升级优化全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完善查询、分析、预警等功能,做到上下贯通、左右联通,让政府每一项支出都在实时监督之下,提高预算审查监督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聚力促进公正司法。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七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市法院关于未成年人和家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市检察院关于公益诉讼工作情况的报告,深化千名代表评庭审、千名代表助执行“双千”活动,推动规范司法行为,助力基本解决执行难,努力营造良好司法环境。

三、加大制度供给,加强法治保障,彰显人大立法机关的主导作用

以“立良法促善治”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立法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保障作用。

抓住重点领域立法修法。制定《淮安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回应社会关切,对《淮安市古淮河保护条例》进行部分修改,在全省设区市中首家启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促进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不断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制定地方性立法论证咨询工作规范、第三方评估工作规范和提高立法质量的意见,推进“开门立法”,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加强地方立法研究,及时编制2020年立法计划,对五年立法规划项目进行中期调整,提高了立法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建立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制度,常委会会议首次听取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建成备案审查信息平台。一年来,审查市政府规章2件,审查县区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2件,推动清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13件,维护了国家法制统一。

四、突出主体地位,优化履职保障,彰显人大代表机关的为民底色

积极探索代表履职的方式和路径,实现代表工作和常委会工作深度融合,构建“代表+”工作新格局,为代表履职提供了舞台,为人大作为增添了活力。

深化代表主题活动。持续开展人大代表“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三年来,全市人大代表共开展宣讲4095场次,受益对象21.3万人次;实施帮扶项目208个,竣工207个,实现经济薄弱村增收项目全覆盖;实施扶持到户项目2605个,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1976名,捐助或赠送物资668万余元,展现了广大代表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赤忱之心。《人民日报》、新华社《内部参考》和《中国人大》介绍了我市的做法。

拓展代表履职渠道。邀请代表更广泛更深入参与常委会工作,全年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工作的代表分别为98人次、210人次。认真落实市委“双联”工作实施意见,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组织开展“12·4统一接待群众日”活动,围绕乡村振兴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重大课题,组织代表开展年中专题调研和会前视察活动。

创新代表履职管理。推动代表履职工单落实,制定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根据代表在人代会和闭会期间的履职情况,通过考核赋分的方式进行百分制评价,增强代表履职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国人大《联络动态》专刊推介我市做法。建成代表履职信息化平台,汇集履职活动记录、议案建议办理、政情通报等功能,不仅为代表与人大机关、“一府一委两院”、人民群众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方便,也使代表履职可量化、可跟踪、可查询,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加强履职保障,加大培训力度,提前2年完成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任务。

加强代表建议办理。把解决代表建议反映问题作为办理工作的着力点,促进代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首次遴选两件议案由常委会审议办理,确定5类重点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督办、市政府领导领办。探索代表建议办理结果评价机制,开展代表建议先进承办单位评比,组织市人大代表视察建议办理情况,督促承办单位提高按时办结率和优质办成率,304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代表所提问题解决率达86.2%。

五、增强履职能力,凝聚工作合力,彰显人大权力机关的良好形象

以扎实有力、持之以恒的举措,不断激发全市人大机关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依法履职提供坚强保障,推动全市人大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更具时代特色。

能力作风持续加强。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加强常委会和机关建设,召开作风建设大会,动员全市人大机关“提振精神再出发”,把从严从紧从实贯穿履职始终。隆重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健全学习制度,举办“淮安人大讲坛”6期,组织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锲而不舍纠“四风”、转作风,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开展新一轮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紧扣“326”工作布局,出台指导意见和12个配套文件。推动镇街人大抓好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平台建设,开好乡镇人代会和主席团会议、街道人大工委会议和辖区内县区人大代表会议,做好联系群众、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建议办理、履职管理等工作,实现履职能力全面提升、履职方式更加科学、履职体系更加完善。

上下联动更加紧密。同步开展监督,围绕重要监督议题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开展执法检查、调研视察,增强了工作合力。密切工作协同,县区人大对市人大立法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开展立法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加强工作交流,举行市县区人大主任座谈会、学习会,总结推广县区创新做法,提升了全市人大工作整体水平。开展质效考评,为县区人大在争取党委重视、加强人员配备、规范工作程序等方面提供指导,放大了全市人大“一盘棋”效应。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部署,聚焦市委重点推进的大事要事,聚焦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短板弱项,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忠实履行法定职责,为高质量跨越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坚决有力服务发展大局。坚持把促进发展和保障改革作为工作主线。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三保障”工作落实情况,调研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化解工作,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围绕促进国家战略部署落地落实,审议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情况,出台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决定。围绕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审议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完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就业、发展全域旅游等工作情况,检查安全生产法、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调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定落实、招大扶强项目攻坚等工作。

坚持不懈提升履职质效。把提高常委会履职行权的质量和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提高立法质量。发挥人大在立法选题、法案起草、审核审议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度参与立法活动。今年将制定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住宅电梯安全管理条例和湿地保护条例,启动市区停车场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学前教育促进条例制定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养犬管理条例、农贸市场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增强监督实效。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延伸监督链条,做实督办环节,促进问题解决,推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制度化运用随机抽查、个别约谈、暗访暗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客观反映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强化司法监督举措,审议全市法院关于商事审判、全市检察机关关于推进认罪认罚工作情况,开展法官和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建立并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办理反馈和工作协调机制,促进公平正义。深化代表工作。抓住加强联系和发挥作用两个关键环节,优化代表工作机制载体和服务,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路径和渠道,纵深推进主题活动,努力让代表履职由形式参与向实质参与转变。强化履职管理,规范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促进代表高效履职。完善代表建议交办督办机制,健全办理情况通报制度,切实提高建议办成率和满意率。

坚定不移推动工作创新。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创新工作理念。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围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索新方法、实行新举措、创造新亮点,打造淮安人大工作品牌。创新工作方法。认真总结提炼人大工作实践,推动质询、评议工作在县区人大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探索市级层面质询、代表评议工作,推动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覆盖,切实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上下联动,协同发展,建立健全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联系下级人大制度,扎实推进乡镇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在街道探索建立选民代表议政制度。创新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全面加强人大机关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紧紧围绕人大制度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优化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议事程序,健全论证、评估、评议、听证等制度,推动人大制度不断完善。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奋斗中释放激情,在追逐中实现梦想,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