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述年】在嬗变的年俗中坚守人情与年味

“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传承千年的年俗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其实,年味就是人情味,人情味不变,年味当然不会变。

“新年俗”流行 年味变淡?

又是一年春节时,“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这些满满的年俗曾经伴随我们成长,见证着我们的“幸福年味”。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许多“仪式”淡出生活。于是,有人感叹:年味变淡了。是啊,全家打扫交给了家政公司,集会超市置办年货变成了网购年货,居家年夜饭变成了酒店团年宴,压岁钱变成了拼手气抢红包,辞旧岁的“爆竹声”远离了城镇,走亲戚拜年的生活转化为:扭秧歌、跳广场舞、合家旅游……“过新年,穿新衣,戴新帽”的物质需求变成了精神文化需求,新年俗的嬗变其实映衬的正是人们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新时代赋予了新的方式。

年俗与时俱进 人情味是最真年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年味说到底就是人情味。从“家在哪里,人就在哪里”到“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年俗的方式不断在变化,但春节的情感底色、文化根基却不能变。不管身处何地,一家人只要能“在一起”,拉拉家常、一起看春晚、一起包饺子、一起旅游……空气里都是幸福的味道;不能见面的亲朋好友,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互动,送祝福,增进感情,不见也如相见。当然“大吃大喝”不是年味,而汲取传统年俗的精髓,将年俗文化发扬光大,过一个高雅浓情的“文化年”,才能品出年的滋味。

创新中传承年俗文化 绽放“中国年”魅力

一些年俗的消失其实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只有不断创新传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是年俗的正确“打开”方式。如今春节,不仅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还成为世界华人普天同庆的节日,大家在世界各地举办演出、展览、庙会等活动,讲述美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年俗成为世界共享的文化大餐,让满满的人情味充溢在世界的每一角落。守住浓浓的年味,就是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基因。不管年俗如何变化,只要坚守以人情味为根本,合理地继承和扬弃年俗,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年”才会更加有滋有味。2020年,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奔向诗和远方,共同过一个别样精彩的欢乐“鼠”年吧。(浦轩)

融媒体编辑 何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