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美团小妹(短小说两篇)

朱士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淮安市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曾在《清明》《雨花》《芒种》《百花园》《长江文艺》《山东文学》《天津文学》《文学港》《佛山文艺》《小说月刊》《红豆》《延安文学》《文学报》等报刊发表作品230多万字。出版小说集《面对一朵花微笑》等12部。曾先后5次获吴承恩文学奖。2016年7月,微小说《多变的戒指》荣获“‘中骏杯’《小说选刊》双年奖(2014—2015)‘读者最佳印象奖’”。另有多篇作品被翻译到瑞士、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选载。

美团小妹

烈日下,大地像着了火一般,逼得人透不过气来。从脸庞擦过的点点微风似针刺一般,让人一阵比一阵难受。

喂,请问这里是王先生的家吗?一位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的美团外卖小姐敲了敲门问。

是的,是的,我来开门。王先生边说边打开了门。

这是您要的东西,请收下。

好的,谢谢!

那我走了。

哎,姑娘,请进来喝口水吧。天这么热,你们也真够辛苦的。

没关系,谢谢!我走了,还有人等着我送呢。

那好,那好!

走下楼梯的李红英,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幸亏他没认出我,要不多难看啊。

读高一的时候,王老师就是她的英语老师,一直教她到高二,高三换了老师。

那时,李红英的几门功课都很好,王老师经常夸她将来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李红英的大学梦破灭了,再也没有走进大学校园门的念头了。

高三上半学期快结束,一场车祸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母亲受到刺激整天东跑西颠的,不得不跟在她的后边。

含着眼泪的李红英,离开了校园。老师同学也都劝她继续读下去,她实在是没办法的,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

母亲的病稍稍好转些,李红英就到一家商场打工了。每个月的两千多块钱只能够维持全家的生活了。

妈妈不让她去打工,说就拿你爸爸的抚恤金用吧。李红英没有同意,说爸爸算的那些钱留给弟弟将来用。

那天,外卖小哥给李红英她们几个送快餐。李红英问那个小哥,每个月能挣多少钱工资。

外卖小哥说,干这个活很吃苦,每天手不停脚不住的。每月工资呢,四千到五千,或者更多,那就看你每天能跑多少单。

小哥哥,你们那里女的要不要?

要,以前来过一个,没跑3天就不干了。

你看我行吗?

行是行,就看你能不能吃那个苦了。

我不怕吃苦,只要能多挣点钱就行,我什么苦都能吃的。

那好,你把手机号码给我,我来给你介绍一下,你等我电话。

谢谢你,小哥哥。

不客气。

没过两天,那外卖小哥打来电话,让李红英过去上班。

来了个小美女,每个人的眼里都放出了异样的光芒。组里12个人,也就李红英是个女的,男哥们都投去了关爱的笑容。

刚开始,李红英不知道接到单子怎么去送,她让介绍她进来的那个外卖小哥带着她送了好几趟,自己一分钱工资也没要,全给了那个外卖小哥了。

很快,李红英对周围的道路、小区、机关单位基本熟悉了。她按时将快餐送到客户手中,赢得了好多个点赞,每月奖金就拿200多呢。

几千块钱的工资打到了卡上,李红英真没想到自己一个月会挣这么多。她自语道,吃点苦值的。

那天下午开完会,外卖小哥问李红英,你也是个落榜生吧?

不是,我是家里遭难半途而废的。李红英回答道。

小妹妹,你别看我们这个组的年轻人除了能挣钱,还有大梦想呢?

大梦想,什么大梦想啊?

你别看他们啦,全是落榜生。大家都有个志向,明年一定要考上好的大学。大家白天送快餐,晚上都忙着复习呢。

忙着复习?不累吗?

怎能不累呢?不过,有了梦想也就不累了。晚上复习遇到难题,第二天大家就会一起讨论给解决了。

真是有志气的外卖小哥啊。哎,你看我刚读完高二能行吗?

行,你把高三课程看一遍,然后我来帮你讲解,一定能成功的。

两年后,李红英和外卖小哥一起走进了大学的校门,那可是他们梦想中的校园啊。

听说李红英考上了大学,高中老师们都感到特别奇怪,竟有这样的事?

那天,李红英去看王老师,向王老师报个喜。

王老师见到李红英忙问,红英啊,那天你给我送快餐,我一开门就认出是你,害怕你有想法,只想让你进屋喝口茶。

谢谢老师!李红英说。

红英啊,你半途辍学,我一直为你惋惜啊。

老师,这我是知道的。

红英啊,和你一起来的这位是谁啊?王老师问。

王老师,我是一名外卖小哥!外卖小哥回答道。

不错,不错。

王老师,他是我的男朋友,和我一起考进了同一所大学。

真是双喜临门啦。祝贺你们!

谢谢王老师!

最后一个馒头

漫山遍野,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已经下了两天一夜的大雪还在弥漫着,没有一点儿想要休息的意思。

抬眼望去,连一只鸟儿也见不到了。那山峦,起伏蜿蜒,似银蛇,似溪流。

肩负探路任务的唐明跟着班长向着山顶进发,大雪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作为工程兵,遇到大雪封山的事是常有的,可这一次他们再无法前进了。

雪坑里,班长卫林对唐明说,天气预报只说是小雪,没想到会下这么大,还在不停地下着。

是啊,天气预报说是小雪,怎么成了暴雪了呢?唐明回答道。

任务,是到四千米高的山顶去寻找安营扎寨的地方,为工程人员到这里来架设高压电塔做准备。

工程,就是要把电线送到一个村寨。

临行前,连长对卫林说,山高路陡,任务艰巨,一定要小心,确保安全。

请首长放心,我和唐明是老搭档了,已不是一次爬山过坎了。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卫林向连长保证道。

想到这里,卫林看了看唐明,想说点什么又把话收了回来,只是呆呆地看着从空而降的大朵大朵的雪花。

上山前,唐明收到父亲发来的一封电报,告知母亲病危,望儿速归,不可耽搁。

手捧电报的唐明,急得眼泪在眼里直打转。他知道,回去就不能参加这一次探路任务了,不回去母亲的病又到了这个程度,到底该怎么办呢?

唐明,我已为你请好了假,你明天就准备动身吧。卫林来到唐明面前说。

班长,我不回去,我要和你一起上山探路。唐明回答得很干脆。

那怎么行呢,母亲病危,哪有儿子不回去看望的理由呢?

班长,我们的任务也就两天时间,等完成任务我立即回去,这不就两全齐美了吗?

万一等不到两天后,你就要后悔一辈子啦。我看啦,你还是回去,你的任务我另换一个人。

不行,班长,你不常说我们两人是老搭档吗?我要和你一起上山,完成了任务我就回去!

唐明,你——从雪坑里站起来的卫林正想说点什么,可还是把话收了回来。

班长,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唐明转过脸来对着班长,遇上这样的雪灾,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的。

可你——

你不要为我想得太多,我——

我,我不应该让你——

你想多了,班长,谁让我们是好搭档呢?

雪坑里,卫林和唐明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他们预感到老天不会让他们活着下山了,可能要永远留在这高山上。

唐明,我们被困在这里已经四天了,山下的人又无法上来救我们。我们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我这里还有最后一个馒头,你拿上它下山!卫林用命令的口吻说。

不,班长,最后这个馒头还是留给你,你带上它下山,我在这里等山下的人上来救援。唐明毫不犹豫地说。

不行啊,我的身体有残疾,没有你体力好,你一定要下山。

班长,你——

你不要再说啦!

这是班长和唐明的最后对话,唐明靠着班长送给他的最后一个馒头,用尽了最后的力气下了山。可班长,却永远地留在了山顶上。

班长被安葬在了山坡上,那巍峨的电塔耸立在他的坟前。这,可能是让卫林最欣慰的了。站在班长的坟前,唐明感到最能对得起班长的就是他已为班长守墓三十四年了。他能让班长天天看到自己,自己天天看到班长,这可是一生中最大的满足。

那是在完成任务的第二年,唐明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找到了班长的家人,他要去代班长为老人尽孝,可两位老人因病已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班长的家人对唐明说,两位老人都未能见上儿子最后一面,深为遗憾啦。可,可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啊。

唐明在班长家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两位老人的墓前,代班长为两位老人烧了纸,磕了头。

三十四年前,唐明提前退了休,从内到来到了新疆,来到了班长的坟墓旁,盖起了三间房子,住了下来。他的心愿就是要为班长守一辈子墓。

自打来了以后,唐明每年的清明节都要为班长送上一个大馒头。那馒头,是他不让班长再饿肚子。

长年的劳累,唐明的身体被越来越多的疾病缠上身。当地政府劝他回内地居住,这里会安排人为班长守墓的。

唐明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一定要陪伴在班长身边。

唐老啊,我们也考虑过你的心情,就让你的儿子来我们这里工作吧,让他代为你守墓。你看行吗?

老人深情地点了点头。

雪又下起来了,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唐明领着儿子来到卫林墓前,说,儿子,他就是你的父亲,你要为他继续守好墓啊。

会的,我会守好的。儿子点了点头说。(朱士元)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