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红色记忆——盱眙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为革命遗址遗迹建园立碑纪实

清明时节,驱车沿着盱眙县龙王山水库大坝一路前行,道路两侧水杉、松柏苍翠挺拔,像列队卫兵静默守护;红叶石楠开得正艳,似团团火种绵延不绝。位于龙王山山脚的龙王山战斗纪念碑巍然矗立,在此牺牲的革命烈士徐世奎的衣冠冢伫立一旁,由胡服(刘少奇)题写的碑面仿佛向世人诉说着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

盱眙是一块红色热土,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无数革命先烈在此战斗、牺牲。为了唤醒那些沉睡的红色记忆,盱眙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从2015年4月起,开启了一段特殊的“弘毅之旅”,他们踏遍山水觅英迹,四处协调筹资金,全力以赴为全县革命遗址遗迹建园立碑。截至2019年底,共斥资200多万元,建园立碑40处。

缘起——一个陌生电话

为全县革命遗址遗迹建园立碑,起初并不在盱眙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工作计划中,它的发端只因一个陌生来电。

2015年4月上旬的一天,研究会会长李汉成刚到办公室不久,电话铃响起,对方说“淮河镇黄岗村有一处革命烈士墓地常年杂草丛生,学生扫墓无处去,当地群众很有意见”。接完电话,李汉成坐不住了,第二天就和研究会的几位同志驱车赶往现场,可找了几圈也没发现烈士墓地,只得向当地村民求助。原来,墓地早已被村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安息堂挡得严严实实。他们钻进近两米高的芦苇丛,扒开杂草,仔细辨认,才看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张习仁、王大才、杨祥珠、陈炳元4位革命烈士的墓。

“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却让他们淹没在这里,对不起他们啊!”研究会的几位老同志心里很不是滋味。站在墓前静默伫立,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要快,为4位烈士建个“家”!

研究会经与镇、村联系,妥善处置放在安息堂的骨灰盒,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安息堂的拆除工作;积极争取县民政局支持,短时间内就获得了16万元陵园建设资金;与县水务局协调,将通往烈士墓的危桥拆除,重建了一座新桥。历时半年,黄岗革命烈士陵园于2015年10月建成。

寻觅——一份执着信念

出于对先烈的缅怀和对家乡的热爱,盱眙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萌生了为全县所有革命遗址遗迹建园立碑的想法。

经与县委党史工委反复核查,他们确认全县现有革命遗址遗迹84处,除去2015年前已建园立碑的14处和迁入县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的17位革命烈士遗骸,剩下53处需要建园立碑。

摸清这些遗址遗迹的确切地址和历史背景,成为当务之急。研究会和县委党史工委的同志一道,踏遍了2000多平方公里县域,走访了13个镇(街道)近百名相关人员,翻阅了大量的史料,为建园立碑做了充分准备。

在确认高山坪战斗的敌我双方具体攻防位置时,恰遇山区修路,车辆无法通行,研究会的老同志只好徒步前进,走了10多公里山路,最终在当地老人的帮助下弄清了战斗的来龙去脉,确定了准确位置。当他们返回车辆旁时,已是明月高悬、万家灯火。

革命先烈吴师孟、徐世奎生前都是新四军师团级干部,位列民政部公布的9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安徽省的皖南(原半塔)烈士陵园已经安置了徐世奎的墓,我们就在他牺牲的龙王山上建了衣冠冢。”李汉成说。吴师孟病逝于黄花塘镇翟庄,原来的墓只是一座小土堆,竖着一块30多年前旧铺公社立的简易纪念碑,还把职务刻错了。经与县民政局协调,吴师孟烈士的遗骸于2016年7月迁入县革命烈士陵园。为了更好地寻觅烈士踪迹,2018年10月,研究会和县委党史工委的同志驱车2000多公里,走访了两位烈士的家乡,细致了解他们投身革命的历程,完善烈士资料。

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高阁,是盱眙县穆店镇维桥人。为了寻访他的墓地,研究会深入当地走访打听,联系到他的后人。在承包田边上的乱坟堆里,研究会找到了他的墓地,当即为其修了墓、立了碑。“舅爹已经牺牲70多年了,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还挂念着他,让我们这些后人心里暖暖的。”高阁的外甥孙高先国说。

延续——一种精神指引

建园立碑,经费从哪来?最初,盱眙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是有顾虑的。“我们都是退休多年的老同志,乡镇、街道的主要领导又大多是70后、80后,他们会理解支持吗?”他们心存疑虑。

为了尽可能地争取支持,研究会于2018年3月向盱眙县委、县政府提出“为盱眙革命纪念地(遗址)立碑纪念的建议”,县委书记梁三元很快就作了批示:“今年是盱眙解放70周年,对部分纪念地立碑很有纪念意义。”有了县主要领导的支持,研究会的底气足了。

在古桑街道境内的雍小山西北坡,安葬着12名新四军无名烈士,除一名方姓营长遗体于上世纪60年代被家人迁走外,其余11名烈士长眠于此70多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坟墓已近乎成为平地,难以辨认。2018年4月,就这些烈士迁入县革命烈士陵园还是就地新建纪念园一事,研究会和县委党史工委找到了古桑街道办事处。

“不能迁走。”街道办事处主任薛峰当即表示,街道会克服一切困难,为革命烈士建好安息之地。他亲自挂帅,从土地征用,到设计方案,再到资金筹措,事必躬亲。填山坡落差,建广场道路,修烈士墓,立纪念碑,2018年10月,雍小山新四军无名烈士纪念碑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如今,每到清明,街道工作人员、学生和群众都会前来祭扫英烈,这里还成了街道党性教育基地。

“没想到进展得这么顺利。”李汉成说,他们所到乡镇(街道),主要领导都积极配合,全力支持。截至2019年底,全县有40处革命遗迹遗址得以修园立碑。此外,研究会和县委党史工委、县委组织部还共同出版了《初心之旅 红色盱眙——盱眙革命遗址遗迹巡礼》一书。

“今年,我们还将完成13处革命遗址遗迹建园立碑工作。”李汉成拿出一份名单说,他们联系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清明后就将在各村镇开展拉网式排查,把散落在乡村的革命烈士墓全部查清,尽快修缮,以此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为革命遗址遗迹建园立碑,本身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军精神的体现,他们也在盱眙人民心中竖起了丰碑!”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卞龙说。

融媒体记者 张娇娇 姜彩兰 杨丹丹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通讯员 余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