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互促、共同发力!江苏淮安:“河长制+网格化 ”打造幸福水美家园

提到淮安,就不得不提到淮安的水。四水穿城而过,境内洪泽湖、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里下河湖荡镶嵌其中,河网密布,水系纵横,构成了这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如何做好河湖管护工作,守护这一方碧水,也成为淮安长久以来为之探索和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淮安持续加强河湖管护工作力度,主动创新网格化管理和河湖长制互补互促、共同发力的河湖管护新思维,努力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河湖管理模式,形成依法依规管护河湖的良好局面。

河长全部入网格

巡河治河“打卡留痕”

严永春是洪泽湖上一名网格员,承担洪泽湖15、17号两个网格巡查、制止、清障等任务。15平方公里的水域和陆域,严永春一周内需要完成两次网格内全覆盖巡查任务,每次巡查路径60—70公里。

洪泽湖被划分为62个网格,像严永春这样的湖区网格员,一共有50人。每天,这些网格员按巡查计划频度完成网格内河湖巡查任务,对发现的违章问题,现场可解决的问题就地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网格员会拍照、定位,及时通过湖泊巡查系统上报,交办网格长和河湖管理单位处理。另有19位网格长,既管理网格,也是河长,河长制和网格制合二为一,解决了目前河长制和湖泊日常管理时“两张皮”“两条线”的现状,实现水域管理全覆盖无盲区、政令传达畅通便捷、问题处理规范高效。

“河长制+网格化”,二者强强联合,相辅相成,既能实现河长制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资源配置优化等优势,也能利用网格化管理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到位的特点,达到“巡河(湖)、交办、督办、查办一顺到底,人员入格、责任定格、格中有格、格格相扣”,最终实现河湖管护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效果,为构建河湖管理保护资源共享平台、完善信息互通渠道、建立河湖问题共商机制探索出新路。

目前,淮安对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里下河湖荡4个省管湖泊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均已进入实施阶段。

张玉萍摄

立体全方位监管

守护一方宁静水域

今年以来,淮安重点抓好河湖“监管、信息、科技”三个平台建设,从管河、管事、管人入手,打造整个涉河、涉湖的系统化、综合型管理平台。

413处湖泊遥感变化点抽查复核,安装23处高邮湖视频监控点,新建、改建沿湖管理基地7处,配置巡查车辆、船艇、GPS、测距仪等专业设备,淮安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等先进工具,通过高科技手段,加强对河湖区域的监测。

同时,强化湖泊巡查制度,市县湖泊管理机构加强主动巡查督查,根据湖泊水位、地形特征以及季节变化特点,制定详细的巡查路线、巡查内容、巡查制度、巡查方案等,对河流、湖荡、滩地等逐一排查,力求查全、查细、查实。注重点、线、面结合,对圈圩易发区、涉湖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巡查和跟踪督查,对巡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立即采取相应行动。

淮安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沿湖水事违法行为监控网络,在水事违法易发区聘请湖泊保护联络员,及时提供水事违法信息。联合渔业、公安、海事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共同打击水事违法行为。

数据信息化助力

绘就水清岸绿风光

2011年前,白马湖82平方公里的水面,被围垦、圈圩34平方公里,占湖泊面积的41.5%,有人形象地把白马湖比喻为“白马大沟”。2011—2019年间,白马湖实施退圩还湖,总计退圩还湖14.15万亩,湖区净水面达到86.7平方公里,同时恢复湖滨地带47公里,增加生态涵养林约4000亩。

通过做细做实河湖管护基础工作、建立河湖管护统计上报机制、市县区多级水利单位联防联控联查等措施,为河湖违章行为查处提供了信息数据保障。淮安“两违”“三乱”“清四乱”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湖泊非法圈圩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河湖清障成果得以全面巩固,为生态河湖长效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9年,淮安共清除境内湖泊非法圈圩40处,计1094亩;全市重点河湖“两违”问题3337件,整治完成3303件,完成率99.0%;省河长办下达“三乱”问题188件,通过销号验收171件,销号率91.0%;水利部下达15个河湖“清四乱”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圆满完成省对设区市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河湖整治任务。

融媒体记者 李蓉 陈良玉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

通讯员   高勇 余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