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党建红船”逐浪前行,水美渔村“鲤鱼打挺”

在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渔业村是个世世代代以捕鱼为业的老渔村,也是全区唯一靠专业捕捞维系生计、繁衍生息的行政村。整个渔村不大,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不多,拢共不过145户、638位村民。

渔业村三面环水,依傍在射阳湖西岸,村中无耕地、缺资源,村集体仅有的资产,是一片1027亩的渔场。6年前,也正是因为这片渔场,曾经湖光秀美、静谧祥和的渔业村,变成了矛盾“多发村”、上访“明星村”,闹得最严重的时候,全村上下“除了村干部,就是上访户”。

2014年2月,村“两委”换届。时年42岁的镇农村公路办公室主任潘志平“临危受命”,出任渔业村党总支书记,唱出的“开场戏”,就是给纠纷缠身的渔场“号脉”,搞清“子丑寅卯”。“不去走访不知道,摸完情况吓一跳,这样一片上千亩的渔场,对外发包经营,9个承包人竟然有8个是村干部,每年交给村集体的租金只有区区8万元,村集体欠的外债却高达70万元,难怪村民怨声载道。”潘志平回忆说,自己当时非常清楚,这块“硬骨头”如果“啃”不下来,“第一板斧”如果砍不好,要想带领渔业村“鲤鱼打挺”谋振兴,门都没有。

时间到了2015年底,渔场的发包合同到期。趁此时机,潘志平带领新班子迅速“亮招”,收回了渔场的经营权,走规范化程序,组织对外招标。结果,一位来自扬州的养殖大户,一下子就跟村里签订了为期7年的承包协议,每年交给渔业村集体租金100万元。

常言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自打有了这笔每年100万元的收入,渔业村在还掉外债的基础上,惠民喜事一桩接着一桩。先是从2016年起,全村男女老少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综合治理财产保险,每年总计30万元,全部由村集体代缴;紧接着是2017年,村集体投入30多万元,外加向上争取资金50多万元,重修了村里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主干道,安装了90多盏路灯,新建了排灌两用的泵站。一年后,渔业村村民头一回在村中体验了什么是健身广场,也见证了作为基层战斗堡垒的村部,从过去的1间房,增加到了拥有综合便民服务窗口、总面积达76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

老渔村之变,焕发出新气象。2018年至今,昔日的上访“明星村”、综合考评“垫底生”,不仅创下了上访为零的新纪录,还连续两年在全镇18个村综合考评中坐上了“头把交椅”,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了12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紧逼20000元关口,全村的绿化覆盖率也位居全镇之首,达到83%,成功入选“淮安市绿化示范村”。

然而,手捧渔业村结出的累累硕果,潘志平却有了新的思考:全村638位村民,有24名党员,渔场党支部、水上党支部各占一半。其中,隶属于水上党支部的12名党员,大多数常年漂在水上,有的在江西鄱阳湖,有的在上海崇明岛,有的在盐城大丰,还有的在大运河、洪泽湖。每次召开党支部会议,他们只能“劈波斩浪”驾船从四面八方赶回村部,极其不便,不是迟到,就是缺席。

“乡村谋振兴,关键在党组织聚力、党员齐心。”2019年9月,潘志平想出一个“金点子”,打造水上党建阵地——“党建红船”。每月的支部会议召开之前,先掌握党员渔民捕鱼船的去向、位置,然后将“党建红船”驶至附近水面,党员渔民再将各自的捕鱼船向“党建红船”靠拢,党建活动、捕鱼赚钱“两不误”。“7个多月时间,我们的‘党建红船’跑过最远的地方是盐城阜宁的马家荡,已累计举办党建活动11场,场场气氛热烈。”水上党支部书记韩吉锋高兴地说。

如今,在渔业村,不仅“党建红船”党旗飘扬,村里打造的渔民码头也已投入使用,添置了两艘小型游艇。“我们的想法是,通过‘红船+码头’载体,注册成立旅游公司,‘靠水吃水’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带领村民开辟发家致富的新路子。”潘志平豪情满怀地说。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王正道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

通讯员 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