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洪泽:农民增收再添“新妙招” 全面小康驶入“快车道”

“农,助天地以生衣食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治国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近年来,淮安市洪泽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行动,多效并举,让农民“富脑袋”“鼓钱袋”,全力推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助推农民驶入增收致富“快车道”。

农旅结合 打造脱贫产业链

牡丹园赏花

初夏时节,洪泽湖畔,数万株牡丹竞相怒放,娇艳可人。近年来,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不断推进,洪泽湖周边的旅游产业风生水起。西顺河搭上文旅“顺风车”,因地制宜地发展起特色农旅业。

依托当地沙土地资源优势,西顺河镇建成集9大色系126个品种、占地百余亩的牡丹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形成集赏牡丹、摄牡丹、品牡丹、画牡丹、歌牡丹、舞牡丹以及民俗表演等为一体的乡村经济产业链,探索出“土地流转得田租、园内务工得报酬、带动种植得收益”等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30余户贫困户在产业链条上共享收益,摘下贫困帽,对“强农富民”和推动地区产业升级转型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稻虾养殖 栽下致富“摇钱树”

洪泽稻田

清晨一早,记者便跟随岔河镇岔河村党总书记张学宏来到春雨天生家庭农场龙虾养殖基地。不远处,两个养殖人员正在把刚从田里捞上来的龙虾倒进篓筐,筐内红彤彤的龙虾肥硕饱满。今年53岁的张学宏既是村书记,也是农场主。“为了让稻田发挥更大的附加值作用,我从去年元月开始发展稻虾共养模式,共流转了1206.85亩稻。”

“稻虾共养会不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记者问道。“不会。”张学宏回答。“稻田为龙虾提供丰富的昆虫与杂草,使得龙虾肉质更为鲜美。同时,龙虾可以为稻田除草,提供有机肥料,实现了一地两用。”一田两收成,稻虾共养既提高了农田利用率,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吸引了很多农户加入。

唐士国原先是村里的一名建档立卡户,仅靠家里的7亩田地维持生计。稻虾养殖和家庭农场走红后,唐士国也开始念响自己的“生意经”。“我流转了40亩地发展稻虾养殖。一亩地年产水稻900斤、龙虾300斤。”紧接着,唐士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优质大米售价是每斤4元左右,龙虾是每斤25到40元,全年亩产值超过1.3万元,去掉成本4000多元,最后每亩能收入近万元”。

响应号召 带领村民奔小康

鹅苗装笼

芳草鹅儿水,绿满微风岸。在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镇桥南村,成群的白鹅排着队,憨态可掬地走向池塘。

“养殖种鹅每天能产出鹅蛋6000多个,孵化鹅苗5000多只,平均每4天就能孵化2万多只幼苗。”四季鹅专业养殖合作社邱波笑着对记者说,“这些白鹅可是我们的致富法宝。”

1997年,从淮安农校兽医专业毕业的邱波响应当地政策,承包100亩地,购进108只鹅。第一批鹅购进后,邱波悉心照料,亲自挑选饲料喂养,遇到技术难题及时请教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这批鹅已经养得很好,快出栏时,成品鹅很快销售一空,当年就有获利”。尝到甜头的邱波不断扩大养鹅规模,如今他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养鹅大王”:承包4000多亩地,养鹅超过2万只。

早在2008年,邱波就成立了“发波四季鹅专业养殖合作社”,还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鹅苗分发给其他养殖农户,并提供饲料、药物、疾病防治等技术服务,与农户签订回收价格协议,带领当地村民户脱贫致富。

谈到以后的发展,邱波胸有成竹。“下一步我准备带领全体合作社成员,以养鹅为基础,不断拓宽鹅产品的深加工渠道,打造集饲养、孵化、屠宰、鹅肉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加工合作社,带领社员共同致富奔小康。”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发展既需要当地政府精准施策,也需要农户自身积极响应。只有同频共振、全力配合,才能够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孙亚文)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