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字当头 致富不愁 江苏淮安:发展农业产业夯实脱贫之基

涟水县的芦笋、清江浦区的食用菌和红椒、盱眙的龙虾和虾稻米……近年来,江苏淮安将发展农业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有力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在促进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昊摄

找准定位,提升扶贫产业层次

淮安区围绕优质稻米和高效设施农业,大力促进原料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互衔接;淮阴区进一步扩大绿色蔬菜、生猪养殖等产业规模;涟水县巩固发展食用菌、芦笋、中药材、鲜切花等优势特色产业;盱眙县优先发展虾稻综合种养,沿洪泽湖大道10万亩虾稻共生示范园成功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洪泽区、金湖县着力提升稻米产业档次;清江浦区重点发展食用菌、红椒等产业。

王昊摄

产业兴旺,致富路宽。促进产业扶贫稳定发展、提质增效,必须坚持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2019年,淮安制定出台《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要点》等文件,鼓励和引导各县区大力发展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特色生态休闲产业,以及地方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增强内生动力,做好产业扶贫文章。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集聚产业发展要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价值链向更高端提升,力求将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留在产地、留给农户。

突出市场,聚力持续稳定增收

淮安区投入省农业产业富民资金680万元实施的车桥镇芡实生产加工项目,为当地芡实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搭建平台,该镇大东、张陈、丰年等3个经济薄弱村年增加集体收入30万元左右。

刘志钧 摄

淮安在落实产业扶贫项目的过程中,依据“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跨村、跨镇建设上规模的项目”等思路,采取“飞地”“抱团”“强村带弱村”等方式,统筹实施上规模的农业产业项目,从当地需求、资金安全、项目带动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效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研究筛选产业项目。

各地注重加强与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发挥市场引领作用,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项目质效,增强项目抵御风险能力,实现产业项目长期持续发展,相关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农业产业项目实施,打破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相互割裂的状态,推动产加销一体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

打造品牌,着力畅通产销渠道

淮安结合“淮味千年”品牌建设,每年积极参加中国食博会、长三角(上海)品博会等大型展会,自行举办或参与多场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注重扶贫导向,邀请农产品经销企业与经济薄弱县区洽谈基地共建、直供直销,主动对接市场,拓宽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消费扶贫成效。

赵启瑞 摄

去年1月,淮安“淮味千年”品牌农产品新春嘉年华活动,专门设立了精准扶贫展销区,组织重点帮扶县区、经济薄弱村农产品参展,促进经济薄弱地区提升地方农产品知名度。同年10月25日-27日,在江苏淮安(南京)“淮味千年”品牌农产品推广展销会上,设立扶贫企业(产品)展区,组织全市20家扶贫企业携50余种优质产品参展。去年12月上旬,组织三个省重点帮扶县区携优质农产品参加省农业农村厅在江苏国际农业展览中心举办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进一步加强经济薄弱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衔接,助力增收脱贫。涟水县与苏宁集团签订协议,建成中华特色馆涟水馆,突出扶贫功能,合作品牌20余家,含300余个单品。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