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鸿鹰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海鸿:美好的时代给了我自由发展的舞台

从2008年来到淮创办鸿鹰物流有限公司,温海鸿扎根淮安已整整十二个年头。在此之前,他当过工人、跑过运输、种过果树,南下深圳“弄潮”,北上营口“掘金”,创业路上有风有雨也有晴,一颗坚毅的创业之心却从未因此而飘忽不定。

“创业路上,是这个美好的时代给了我自由发展的舞台。”落户淮安以后,温海鸿在这片自由奔放的创业福地,靠6名员工、10辆货运车起家,将事业的触角延伸至全国10多个省份、40多座大中城市,总营业收入突破了亿元大关,一个涵盖物流、搬运、再生物资回收、企业设备安装调试及维护、货车全智能云镜系统研发等于一体的庞大“产业帝国”,正徐徐揭开面纱。

当“弄潮儿”,不惧“背水一战”

今年46岁的温海鸿出生于“中国白莲之乡”——江西省广昌县。1993年高中毕业后,浑身冲劲的温海鸿第一次走出广昌,去了南方进厂打工。

经历了短暂的打工岁月后,温海鸿再次回到广昌,买了一辆小货车跑运输。结果,车子发动机烧了,他只能老老实实在家种果树。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1996年10月,温海鸿的堂弟辞去教师身份,邀约他一起上深圳当“弄潮儿”。“两个愣头青,拢共只带了6000元钱,就去了深圳,决定‘背水一战’。”温海鸿回忆,因为自己搞过运输,到了深圳,兄弟俩直奔物流市场租了个几平方米的档口,注册成立了物流公司,正式踏入物流业这个行当。

“那段日子是真苦,白天骑个自行车满深圳转,到工厂、进企业找物流业务,晚上则抱着厚厚的电话号码黄页,对上面的企业、工厂进行挨个‘扫荡’,然后把报价、名片、公司自荐函装进信封,逐个给他们寄信,有了业务,再租车外包,我们赚差价,”温海鸿说,苦是苦,一年下来,业务量竟然做到了300多万元。

杀“回马枪”,演绎“东山再起”

温海鸿没有想到,深圳的创业之路最终会遭遇重创。“问题出在一个客户身上,不讲诚信,”温海鸿说,这是一个“老主顾”,赊欠的业务款超过了500万元,随后一直失联。

500多万元的业务款收不回来,直接将温海鸿的物流公司逼上了“绝路”。无奈之下,温海鸿只好在保留公司据点的基础上,移师物流业集散地无锡,另谋商机。直至三年后,深圳一位在富士康集团上班的朋友牵线搭桥,帮助温海鸿一举拿下了富士康800多万元的物流业务,他才再次重返旧地,杀了个“回马枪”。

此后,温海鸿的物流事业紧随富士康投资布点的步伐,先后向辽宁营口、山东烟台等多个城市挺进,并凭借良好的业界口碑和过硬的服务能力,获得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康师傅集团、东风悦达起亚公司等50多家企业的物流业务订单,业务营收也于2007年首次超过1000万元,拥有各种类型的物流货车20多辆,招录员工40多人。

立“鸿鹄志”,锁定“主板上市”

2008年,落户淮安的富士康项目投产。温海鸿紧随其后,带着“兵马”“粮草”来到淮安,成立鸿鹰物流有限公司。经过12年的发展,鸿鹰物流已有自购、挂靠、租赁的物流车辆200多辆,客户群涵盖富士康、万邦香料、敏安汽车、实联化工等28家大型企业,拥有员工80多人,仅每年负责运送的进出淮安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货物就超过5万吨。

其间,温海鸿加快了建设物流分支基地的步伐,在香港、江西、广东、辽宁、上海、山东、江苏、安徽、天津等地区拓展分公司50余家,拥有自购的各类型物流车总数近300辆。特别是自2010年起,他还将创业的触角延伸至货物搬运、设备安装维护、再生资源回收等多个领域,每年新增业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

不过,温海鸿坦言,身处淮安这块“创业福地”,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再用五年时间,带领公司力争在深圳实现主板上市。”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