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助残:勾画不留缺憾的“幸福拼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近年来,盐城市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工作”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以建档立卡残疾人脱贫攻坚为重点,全面实施省、市助残实事项目,用苦干实干的扎实业绩为全市残疾勾画出了一幅独特的“幸福拼图”。

就业:百姓民生中的第一抹亮色

这几天,盐都区郭猛镇民乐村的残疾人之家格外忙碌。这里的负责人——56岁的仇丹艺正组织大家生产,将一批批湿巾盖产品打包装袋,然后发往国外。仇丹艺告诉记者,他们都住在附近,虽然身体上有残疾,但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当地政府根据他们的想法,安排来这里上班。这样每个月有七八百块钱的稳定收入,又能打发闲暇时间。他们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有越来越多和仇丹艺一样的残疾人实现了就业。近年来,盐城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着力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在持续做好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创业等基础上,以中轻度智力残疾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为重点,开展辅助性就业工作。目前,全市各地累计帮助53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培训残疾人近万名。

教育:扶智康养双线推进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全员参与、精准送教、一人一案、康教结合”措施,对全区54名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适龄儿童学生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既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也对融合教育在普校就读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今年22岁的许睿豪,正是在特校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融入了社会。现在,他在家做起了网购,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近年来,盐城市不断完善“医教一体”、“融合教育”、“幼小衔接”、“送教上门”等培养模式,开齐开足生活课程,加强“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在稳步推进常规康复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特色活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特长。该市创办了江苏省地级市中唯一的仁爱小学和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有效满足了脑瘫、孤独症等中重度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需求。紧紧抓住精准康复服务这条主线,盐城市加快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意见,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在省定标准基础上提高1倍,近三年累计为1万多名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社会保障:阳光助残全覆盖

盐城市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2019年,市为民办实事项目——“阳光助残行动”计划总投资1.065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8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1.18%;共有145743名残疾居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41623名60岁以下参保重度残疾人得到政府100%参保扶助。截至2019年底,全市43582名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将残疾人“两项补贴”范围扩大到精神、智力三四级残疾人、成年无业肢体三级残疾人和所有残疾儿童;每年投入600多万元,为14.4万持证残疾人购买综合意外险。

目前,盐城市建成187个“残疾人之家”,实现了镇(街道)全覆盖;建成占地50亩的市残联综合服务基地,常年服务对象500多名;高标准建成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为90多名中重度残疾人提供优质托养服务。

原标题 盐城助残:勾画不留缺憾的“幸福拼图”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