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写意”到“工笔画”,镇江绘就大运河文化带

金山网讯 出台《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镇江段)试点建设,启动镇江大运河分布式博物馆建设……5月26日举行的镇江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下发2020年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要点。

目标明确,亮点频现,工作要点着眼于打造镇江特色、形成镇江样板,打响“江河交汇·山水名城”品牌,为推进今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确立了规划图和施工图。初步框架已然形成,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发展图景令人期待。

大运河规划6月底前出台

文化遗产和非遗两手抓

大运河建设重在打基础、利长远。顶层设计是重中之重。今年镇江市将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先行。目前,《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审议稿已通过专家评审会评审,将争取于6月底前出台。同时,镇江市还将加强与省大运河办协调对接,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镇江段)试点建设,打造一批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

为强化服务保障,镇江市将建立大运河重点项目建设库,并统筹市区两级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大运河建设项目,并成立江苏省大运河(镇江)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促进大运河文旅产业发展。

保护文化遗产遗址,今年将推进玉山大码头及历代江岸遗址、玉山超岸寺整治等文保修复项目,整治修复伯先路和丹阳西门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与此同时,运河非遗保护也毫不放松,将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周,引导非遗项目泥塑(太平泥叫叫)生产性保护,盘活一批非遗项目,推进镇江工艺美术协会挂牌,争取国家级工美大师入驻。

启动分布式博物馆建设

治水年底完成断面考核

运河文化的展示、传承、弘扬将持续加码,除了深入推进运河文化研究,镇江市谋划打造活动品牌,举行“江河交汇·运河人家”中国镇江大运河文化月活动,组织“行走大运河”主题采风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

大运河文化展示的重要阵地是博物馆、展示馆。今年将举办以运河为选材的考古成果流动图片展览,组织参加大运河文物精品展等展示活动,启动镇江大运河分布式博物馆建设,扩建镇江博物馆、筹建分布式博物馆序厅、大运河历史文化展示馆等场馆。西津渡和古运河风光带(京口闸-丹徒闸)导入应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LOGO及标识系统。景区文物二维码实现全面覆盖,提升运河文物展示水平。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治水是前提条件。今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将运河水体治理与全市生态环保大格局有机衔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强化运河生态环境监管。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及时查处生态红线区域内的违法建设行为。其间配合做好“十四五”国考、省考断面设置工作,确保新增断面地理位置合适、代表性强。狠抓运河水环境治理,深入推行河湖长制,牵头持续开展入河主要支流治理、入河排污口监测与治理、沿河农业面源治理、码头船舶污染治理等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按照苏南运河镇江段“一河一策”行动方案,督促各辖市区编制21条主要入河支流“一河一策”行动方案。压紧压实达标工作责任,推进“工业、生活、农业、航运”四源齐治,到今年年底完成国考优III75%、省考优III70%的考核目标。

运河沿线发展新兴产业

对照清单年底督查考核

绿色航道建设也摆上议事日程。今年将推进航道建设养护,打造绿色航道,继续推进实施《镇江市港口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完成4级以上内河航道沿线港口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加强码头粉尘污染整治,积极推进油气回收、岸电等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试运行内河首艘船舶污染物多功能收集船,并抓好苏南运河沿线植树造林,开展非法码头拆除后的复绿工作。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运河文化才会源源不断地激发生机与活力。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镇江市也会着力促进运河沿线新兴产业发展,包括推进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组织大运河旅游项目发布、招商,推进大运河镇江段智慧旅游建设,策划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此外,注重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智能制造、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新型业态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沿大运河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发展大运河沿线孕育的乱针绣、香醋、黄酒、美食等历史经典产业,推进丹阳眼镜风尚小镇、长江游戏谷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梳理全年工作要点,共安排部署了18项重点任务。如何推动各项任务有人抓、有人管?镇江市配套制定了各成员单位任务清单。对此,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表示,省里已经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任务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镇江市也将建立一揽子的考核机制,任务清单就是对各成员单位的考核任务。“年中,我们将对照要点和任务清单,进行常态化跟踪推进;到年底,还将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抓好考核结果运用。”

记者 陈志奎 

原标题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镇江绘就大运河文化带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