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着力补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弱项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近年来,淮安市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全市上下协力推进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对标对表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聚焦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加大攻坚力度,着力落实好相关政策。紧紧扭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将“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具体落实到位,进一步实施精准医疗救助,确保扶贫相关举措平稳延续。其次,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要认真落实贫困人口统计动态监测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动态性问题要有前瞻性认识,提前谋划做好预案,健全防止返贫制度防线。一旦出现返贫和新致贫,要及时实施精准帮扶。最后,要加快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相对贫困治理要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首次提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明确了在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逐步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核心内容和长期性战略任务。因此,不仅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更要进一步围绕缓解相对贫困,优化政策体制设计,形成解决淮安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基本框架。

聚焦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城乡之间不平衡的最突出表现,公共服务仍然是当前农村发展的明显短板。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因此,淮安市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和弱项。

首先,着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各类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农村教育发展机制。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提升工程,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帮扶农村学校制度,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高水平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高质量乡村教师培养补充力度,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其次,着力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要形成较为完善的符合淮安市实际的医联体模式、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淮安市卫生应急能力和水平,推进农村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和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的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下沉乡村,推动乡镇、村(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加速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和技术人员培养,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增加基层医务人员岗位吸引力,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再次,着力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推动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同时,要进一步推行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模式,建立城乡居民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推动服务项目与居民需求有效对接。

最后,着力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是城乡居民最关切的民生热点,也是发展中的一个痛点。要加快实现各类社会保险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充分发挥社保对保障城乡生活、对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作用。在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应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多渠道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注重化解风险、增进福利,以稳步提升待遇水平和强化制度衔接为重点,建成更加完善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保障“老有所养”方面,要加快推进养老补短板项目建设、落实养老服务基础保障、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等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实施市、镇、村和民办四类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

(葛涛安  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