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 连云港乡土人才舞动乡村振兴“龙头”

“叮叮当当……”工作室里,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周存玉正在制作一件锻铜作品,旁边几位江苏海洋大学学生正认真观摩。“政府把我评为乡土人才,给了很多优惠政策,我得多想点儿办法、多担些责任,让传统手艺传下去,打造连云港文化品牌。”周存玉说。


乡土人才周存玉在创作

脱贫攻坚靠人才支撑,乡村振兴要人才引领。近年来,连云港市积极实施“智汇港城·才富乡村”行动,聚焦产才融合,通过组织引导、培育引路、平台引航、典型引领,激励广大乡土人才发挥“三带两助”(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作用,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培育引路,土专家变身领头人

早上9点不到,灌云县小伊乡小伊村的一块示范田旁却十分热闹。村民们领完种子后,还一个劲儿地围着一个中年人问这问那。这个人叫刘敏捷,是灌云县民发甘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远近闻名的“甘薯大王”。他带着村民们通过科学种植甘薯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也让灌云县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甘薯种植大县。




乡土人才刘敏捷带领农民种甘薯增收

乡土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连云港市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通人才与资金、项目、产业对接痛点,通过“能人+农户”延长共富链,放大水晶、林果、食用菌、水产养殖等资源优势,鼓励“甘薯大王”“泥鳅大王”等能人领办产业合作社、行业协会6420家,吸纳成员71.9万人,共谋发展、共同致富。

“我们高度重视乡土人才培育工作,将他们纳入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归入人才分级标准、列入年度重点任务,制定系列政策,并实施乡土人才寻访引荐、凤还巢等行动,建立‘乡土人才榜’,在人才计划和项目资助方面对乡土人才同等支持。市‘花果山英才计划’还设立乡土人才专项,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资助,累计发放乡土人才小额创业贷款11.8亿元,支持创业项目4.2万个,带动就业19.7万人。”连云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建军说。

产才融合,小作坊孕育大事业

在灌云县东王集镇,“90后”雷从瑞正踌躇满志地规划自己的内衣王国版图:“我觉得这是个健康的产业,现在我们的经营模式类似于B2B……”大专毕业后,雷从瑞便专心经营家中的服装厂。目前,灌云县以其为示范,集中打造衣趣产业园,带动千余家内衣厂商和淘宝店抱团创业,形成市场占比达60%的产业集群,全年销售额超10亿元。




“90后”雷从瑞带领村民发展内衣产业致富

产才融合是乡土人才引领带动之要。连云港市依托产业进一步集聚培育乡土人才,通过“基地+项目”延伸产业链,先后建设了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多个乡土人才集聚区,整合人才、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推动创意设计、情景体验、文旅购物等多种业态融合,把技艺做成生意、作品转为商品、人流量带动销售量,放大产业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

“有温度”的政策是乡土人才集聚的“定心丸”。连云港市鼓励非遗传承人、技能大师创办陶吧、剪纸“DIY”等工作室,推动老传统融合新业态;放大“一带一路”支点城市优势,举办连博会、省农洽会、网络购物节等活动,邀请乡土人才走上前台、切磋技艺;开展“港城工匠”“十佳农民”等评选,推出市级乡土人才“三带”典型92个,纳入高层次人才风采录;向优秀乡土人才发放“人才服务金卡”,增强乡土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

变土为“潮”,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老铁们,海鲜正在打包发货中,今天下单,明天收到,视频下方小黄车可以购买,非常划算!”正在直播的是赣榆区海头镇海脐村渔民匡立想。“90后”的他本是个地道的渔民,现在成了一名有着300多万粉丝货网红。“最多的一天卖了300多万元,一年的销售量几千万。”匡立想说。像他这样从事电商产业的村民,在海脐村有几百人。




乡土“网红”带火一方电商经济

近年来,连云港市紧抓电商经济发展机遇,通过“互联网+品牌”提升价值链,以“一县一特色、一镇一品牌”打造电商创业产业园,建设赣榆海鲜小镇、连云紫菜小镇等一批“互联网+人才+产业”特色小镇,让传统的渔业、鲜切花等产业焕发新的活力。今年淘宝公布的“10大淘宝直播之城”中,连云港仅次于杭州和广州,位居全国第三。赣榆区海头镇成为快手全国播放排名第一镇,东海县利用直播经济“叫卖”水晶和鲜切花,涌现出“乡村小乔”“彩云海鲜”等超百万粉丝网红56人,海鲜、鲜切花等网络零售额达259亿元,小屏幕做出了大产业。

一个乡土人才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连云港市正培育和吸引大批立于德、精于艺、勇于创、志于带的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和动力。从高质发展到后发先至,连云港这座苏北城市,正凭借不断升级的人才“磁力场”,激活一池创新春水,活跃一城发展氛围。

原标题 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 连云港乡土人才舞动乡村振兴“龙头”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