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强富美高 决胜全面小康-百村】方圩村:巧用“边角料” 铺出“致富路”

“钱要赚,环境也要美!”说这话时,殷亚东刚在田间地头结束秸秆回收利用的宣传。去年,方圩村流转50亩土地出租给秸秆加工企业,秸秆这一曾经的“污染源”成了能换钱的“香饽饽”,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双丰收。其实,殷亚东刚任方圩村党总支书记时可没这么高的追求,那时他一门心思盘算的是如何让村民有钱赚。

方圩村偏居涟水县西北角,区位不便加上没有产业支撑,过去村里穷得叮当响。2016年以前,该村以传统的稻麦种植为主,人均年收入仅4000多元,村集体年收入不足4万元。2016年10月,省财政投资60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老殷瞅准时机,立即在村中心小学废旧校舍屋顶组织建设,2017年3月项目并网发电。如今,仅此一项就实现村集体增收7万元。

光伏发电项目

房顶搞光伏发电,房内剩余空间也没放过,殷亚东马不停蹄地与挂钩帮扶的淮阴师范学院沟通联系,并争取来20万元资金,在光伏板下面建设养殖设施,形成“上面光伏发电,下面养殖山羊”的综合盈利模式。3名大学生村官承包养殖项目,村里的低收入户张正军夫妻俩负责养羊,老两口每人每月收入1300元,一举实现脱贫。

流转土地种山芋

2017年7月,因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村里砖瓦厂停产,厂区土地一度成为“废料”。殷亚东见状立即组织人手复垦,当年10月,97亩土地刚复垦结束,便被当地种田大户租下用于种植山芋。土地租金按村民80%、村集体20%的比例分配,村集体借此增收近2万元,村民增收8万元。此外,该种田大户每年还雇用700多人次帮工,村民杨从成今年快70岁了,每年仍然可以在地头帮工获得近2万元收入。

秸秆回收

去年春天,一名大学生想承包村里土地种植花椒,但因资金不足,承包一度流产。殷亚东得知后,再次想到了村里的“边角料”。“沟、渠、路、田旁的零散地其实都能种花椒,我和他说不如换个合作方式,他出种苗和技术,我们出土地和人工,进行合作。”殷亚东的提议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如今,村里零散土地共种植了2700多棵花椒树,种成后每棵可卖80元,村集体每棵可拿14元的管理费。

养老中心

如今,方圩村21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村集体年收入从当初的不足4万元增至现在的21万元。钱有了,事情就好办了。近年来,村里筹集资金将各组间的土路升级成水泥路;将6个臭水塘清淤清污,种上了荷花;利用扶贫资金建成养老服务中心,让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采访结束时,殷亚东指着村里一处工地兴奋地介绍:“这些都是一户一院的小别墅,完工后将安置162户村民。”

融媒体记者 刘华 王舒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通讯员 孙中岩 陈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