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水青山描绘全面小康的“盛世图景”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指出:当前,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7月3日,新华日报)

小康“盛景”,要还自然一抹青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多次强调过的。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如果没有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意境,那么再快的经济发展也是没有意义的。发展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好地生活,如果环境都不宜居了,那么发展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们的自然过去有过被破坏的前车之鉴,就更要重视对自然的保护,还自然一抹翠绿就是为人类的生存多加一重保障。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把自然应有的绿色还给自然。

小康“盛景”,要给百姓一片绿意。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农耕文化带给中国人的是对土地和自然的无限热爱。中国人珍惜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自然状态,中国人欣赏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清新舒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也要记得给这一片“绿意”留下位置,让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全面保驾护航。想要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一片绿意就要注意不破坏、不攫取、重保护,把生态保护作为一以贯之的事业。

小康“盛景”,要保生态一世自由。当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描绘小康的盛景时,想到的是人民富足、社会公平、国家富强,但这想象中一定也会有青山绿水、生物多样、景色宜人。生态的多样性是宝贵的财富,生态效益的提高更有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一片片绿树、一条条河流、一种种生物种类,都无一不在描绘着绿树村边合的美好生活图景。把绿色生态融进小康建设中去,也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明智之举,利用好自身生态资源优势,促进小康社会建设。

小康社会这一幅在全国人民心中描摹的盛世图景马上就要成为现实了,在所有的衡量指标中,生态环境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标准,碧水、蓝天、绿地、清流是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生活需求的资源,更是保持生态多样性、敬畏自然的表现形式。(王有莉)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