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苏涟水:如诗如画新农村 让全面小康画卷更有质感

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成集镇条河社区,一排排江淮风格小楼映入眼帘,白墙黛瓦,十分漂亮。“我们都住上小别墅了。”“村里规划了千亩食用菌产业园,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一天大几十块钱收入呢!”与村民交谈过程中,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大家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涟水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因地制宜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2019年支持1512户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民进城入镇,新建新型农村社区15个,完成留村改善2248户,各项指标位居淮安市前列。

精致建设,老百姓住得舒心

“到处都是风景,太漂亮了!”黄营镇朱桥村村民马玉花最近一直在为新家联系装修公司、挑选家具家电。去年申请拆迁安置,今年有望住上小别墅,喜事将近,她甭提有多高兴。

农房改善,群众意愿“最重点”。涟水县严格遵循“鼓励进城、引导入镇、尊重留村”原则,动态掌握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选择,变“要我搬”为“我要搬”。在前期规划上,综合考虑城乡关系变化、农村功能重塑,满足文化、旅游、养老等潜在需求,前瞻性做好社区规划和农房设计。统一配建综合文化中心、文化长廊等设施,并根据每个新型农村社区特点,提炼乡村特色符号,设计能够代表社区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发展愿景的LOGO,增强村民认同感和归属感。

风格“挑三拣四”,质量“吹毛求疵”。涟水县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龙头地位,县属国企安东控股负责工程代建,优选央企、国企等高资质施工队伍参与工程建设,确保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管护“一根线”“一盘棋”。

“我们1月份举办楼盘现场推介会,3月份举行今年首批6个农房改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涟水县农房办负责人说,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他们正积极有序推进成集示范镇、高铁示范廊道等区域性连片改善工作,已开工70%以上。

产居融合,老百姓住得安心

群众要有好房子,更要有致富好路子。按照“项目跟着产业定,产业跟着项目进”思路,涟水县在统筹确定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后,优先推动农村产业资金投放,让有限财力激活产业振兴“一池春水”。

来到红窑镇夏楼社区,村民正三三两两在金鸡坨生态农庄“遛弯子”,有说有笑。总投资2亿元,集农耕体验、爱国主义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板块于一体,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的金鸡坨生态农庄,目前已成为国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景点、苏北乡村旅游重要打卡地。“相继投入6000余万元实施产业配套、道路拓宽、绿化亮化提升等一系列工程,夏楼社区品质、功能日趋完善。”红窑镇党委书记吉海介绍。

几年前还是经济薄弱村,依靠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夏楼摘掉了“穷帽子”。近年来,涟水县围绕居住点布局产业链,累计投入6000万元建设费庄百果园、条河菌菇园、朱桥标准化牛舍、南集现代农业园等一大批新型农村社区产业项目,把好产业搬到群众“家门口”,扩大了产业半径和就业半径,真正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与此同时,涟水县在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可出租的小型商业化设施,并预留占比达5%的产业发展用地建设标准化厂房,为集体经济增收与群众自主创业提供发展空间和厚实家底。

和谐乡风,老百姓住得顺心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人情往来随礼不超200元,80岁以上可祝寿……”前不久,条河社区热闹非凡,每月举办一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火热开市,百姓大舞台上现代淮剧表演,文化长廊里人情减负“涟6条”宣讲,老年活动中心掼蛋、象棋、乒乓球等文体活动,还有爱心义诊、志愿服务、科普咨询……徜徉其间,处处可见乡村文明好景致。“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既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生活,也净化了乡风民风。”成集镇宣统委员陆祥表示。

涟水县还通过挖掘地域资源禀赋、特色文化来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对撤并村庄内有价值建筑材料、树木和生产生活设施进行认定统计、源头保护,合理利用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常态化组织开展“新乡贤”“最美婆媳”“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形成“镇村评比引导、邻里守望带动、家人相互鼓劲”的向上向善、共治共享新格局。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