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乐享“幸福套餐”——盱眙县古桑街道全力打造农房改善“升级版”

盱眙县古桑街道磨涧村新桥组村民李成年,今年因农房改善分到御园美景小区的两套新房,一套128平米、一套105平米,这两天他家的新房正在装修,一有空他就去新房看看。“小区环境挺好,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最近还在加装电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的很满意。”李成年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古桑街道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农房改善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农村面貌悄然“蝶变”,农民乐享“幸福套餐”。

精准调查,摸清基层群众安置意愿

“在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中,我们把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好、保障好农民权益作为第一导向,坚决杜绝代民做主。”古桑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孙霖在农房改善工作伊始就作出承诺。

农房改善工作开展以来,古桑街道组织了200多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看房屋质量、问收入情况、听改善意愿,用党员干部的“铁脚板”,建立健全农房改善的数据库,摸清哪些人需要搬、人往哪里去,想留村、入镇还是进城?想要多大的房子、什么户型?承包地、宅基地是流转、有偿退出还是继续经营?这些都一一登记在册。在搬迁安置工作中,街道坚持做到“两个对接”,即搬迁农户与改善对象有效对接、房屋建设与安置对象有效对接。2019年,街道共完成农房改善267户,其中进城入镇购买商品房53户、自建房24户、购买御园美景小区房屋180户、D级危房改造10户,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今年,古桑街道在做好“渔民上岸”工程的同时,将“三道两区”矮旧砖泥房拆除和高岗高坡、分散偏远地区存在饮用水安全隐患农户整体搬迁,作为农房改善重点工作,精准梳理出改善农户200余户,并分别明确安置路径和推进计划。

多措并举,推进农房项目加快建设

张文军是白虎村人,农房改善后,搬到了新家贤亮新居。“之前周围很多村民不愿意搬家,看到我搬的新家环境那么好,周围配套设施也很全,一个个都争着要搬新家。”张文军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时值盛夏,走进古桑,青山叠翠,草木葱茏,农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建设工地一派繁忙。在磨涧新村项目工地,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新家”的选址放在哪里才能让群众住得最舒心?在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人口布局、用地保障、生态保护等因素后,街道决定以“统”的思维,结合乡镇布局优化,完善城镇体系、镇村布局与利用等规划,实行“多规合一”。

为确保农房项目快速推进,让村民尽快搬入新家,街道成立农房项目工作指挥部,每日听取工作汇报,及时协调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分管领导牵头挂包项目,农房办对一项目成立一专班,制订详细的项目推进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目前,御园美景已全面竣工,200多户搬迁农户喜得新居。磨涧新村、贤亮新居两个统规代建农房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古桑人家新型农村社区正按“特色田园乡村”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配套。

培优产业,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

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不仅要让广大群众住得好,而且要让他们收入高,即住房既要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又得满足群众生产需要。古桑街道坚持把农房改善与产业布局、生活配套融合进行高起点规划。“我们现在建成的御园美景小区不仅有整齐漂亮的‘门外面’,还有干净舒适的‘屋里面’,更有能带动小区群众发展的产业支撑。”孙霖告诉记者。

张营阳今年52岁,以前靠种田一年收入不足6000元。搬到御园美景小区后,其在附近的凹土科技产业园上班,现在年收入可达3万元。提起收入,张营阳激动地说:“除了上班挣的钱外,我每年还有土地的分红,日子越过越好啦!”

古桑街道紧邻县城,毗邻县工业园区,凹土科技产业园落户境内,企业众多,群众就业十分便捷。该街道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境内丰富的土地、水草资源,不断发展稻虾共生产业,目前共有虾塘5000亩,其中虾稻共生4000亩,每年产虾约380吨,从业人员近千人;有龙虾米品牌2个,龙虾米年产量约2400吨。古桑街道境内现有大棚草莓近百亩,韦业农庄、春满堂等农家乐10余家,成为县城居民和周边群众休闲观光、游玩、采摘体验的好去处。

漂亮实用的新居,再加上家门口合适的就业岗位,给搬迁农民带来了一份份“幸福套餐”。“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围绕235国道建设工程,规划千亩虾稻共生基地、苗木基地、百亩果蔬采摘园、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农家乐等,不断丰富群众的致富渠道。”孙霖说。

融媒体记者 何晓红 左文东 姜彩兰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讯员 姚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