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民生”,描绘“人民至上”本色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民”二字,力重千钧。考察守护淮河安澜的王家坝闸,走进蓄洪区群众的“希望之岛”,关心扶贫车间的复工复产……“人民至上”,安徽考察第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释这四个字的深沉涵义,透出“生命”“精神”“未来”三个关键词。

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民生之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压实防控责任、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降水总量多、局部地区强度大,数百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在江苏,入梅以来全省平均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倍,叠加其他因素影响,境内长江、苏南运河、秦淮河、太湖等河湖水位已持续超警戒。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总书记心中,“生命是最值得珍惜的”,灾害中人民安然无恙,方能在灾后托举起生活的希望。

携手的斗争精神是民生之魂。“江洲儿郎,汛情紧急,家乡盼你回家支援。”一封动员外出村民回乡支援抗洪抢险的“家书”发出后,在外的人民群众纷纷响应,返乡抗洪。在鄱阳县江家岭村抗洪一线,一支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阿姨团”干活格外卖力,“洪水来了,看到这么多救援人员来帮我们修圩堤,我们也要尽一份自己的力量”,“阿姨团”队长余风英说。7月20日,王家坝闸13孔闸门缓缓打开,洪水喷薄而出,蒙洼蓄洪区则敞开怀抱,接纳滔滔洪水……有网民感慨道:“若不是逼不得已,谁会让自己的村庄良田变成汪洋一片!”舍小家,顾大家,无论时光怎么流转,“王家坝精神”都会被历史铭记。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在沿江沿湖的防汛堤坝上,来自社会各界的援助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共同筑成防汛抗洪坚不可摧的屏障,体现着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团结之魂”,亦是“民生之魂”。

有效的防治能力是民生之基。7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把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现代化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征,也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基础。大面积种植喜水的杞柳,走柳编产业之路;规划兴建保庄圩,实现“人退水进”;卫星、雷达监测系统为防汛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迎战洪水的过程中,“人水争地”矛盾突出的王家坝更加注重尊重规律,把“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第一位。

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毅如山的战略定力。“人民至上”这个理念,激荡起时代磅礴复兴气象、支撑起中华巨轮扬帆远航、昂扬起中华儿女胸膛荣光,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凝民心、聚民力,必将无往而不胜。(周梦月)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