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卢滩村:“芡实塘”里蹚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芡实遍芳塘,明珠截锦囊。走进江苏省淮安市车桥镇卢滩村的芡实田里,碧绿的圆叶贴水而展,形似“鸡头”的青紫色果实钻出水面,成数排列,在绿树的映衬之下,蔚为壮观。近年来,淮安市卢滩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在芡实塘里成功蹚出一条致富小康路。

“零星”变“产业”,就地能致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车桥镇卢滩村千亩芡实塘中一片繁忙景象,卢滩村芡实种植大户陈登龙头戴太阳帽,手持采割刀,正带着工人采摘芡实,他告诉记者,今年的芡实籽粒非常饱满,自己承包了一百余亩,预计每亩产量100多斤,去掉所有成本,按市场价计算纯收入不会少于60万元。

老陈的“甜蜜事业”,源于车桥镇卢滩村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卢滩村是一个有着20多年芡实种植经验的传统乡村,虽然种植芡实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来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对外销售也是“不温不火”。2015年,卢滩村党总支决定深挖特色资源,由传统农业到农业产业化,化弱势为优势,将“零敲碎打”变成“富民大产业”,积极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化新路子,让农民依托低洼土地掘金致富。

按照“村民入股、大户引领、集体销售”的原则,卢滩村成立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聚“零”为“整”,抱团作战,将全村的芡实资源都整合成“一盘棋”。“以前只能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土地刨食,现在芡实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后,生活是越来越有奔头了。”陈登龙高兴地说道。

现如今,卢滩村规模超100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量多达10个,全村芡实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0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5%以上。在聚“零”为“整”的同时,卢滩村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单位,积极举办芡实培训班,全面提升芡实农户的种植技术和种植理念,为全村发展芡实产业打下基础。

“农民”变“股民”,脱贫有准头

走进卢滩村创兴德农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进行芡实冲洗、加工、真空包装。“自从将土地流转种植芡实后,不仅每年租金有2千多块,而且每亩地还能多拿50元股息。”张南英一边清洗芡实一边对记者说道,自己在公司务工每天还有120块的收入,这把年纪还能家门口赚钱,以前想都不敢想。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脱贫攻坚稳定持续推进的基石。2019年年初,卢滩村积极争取省级产业富民资金600万元,决定成立卢滩村创兴德农业有限公司,建设冷库、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处理设备等,全面延伸芡实产业链条。同时鼓励低收入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实行“保底+分红”。据了解,像张南英一样以土地入股的农民还有30多位,他们大部分都是卢滩村低收入农户,不仅得到土地租金还能获取务工薪金。

“链条长了,产业旺了,村民自然就富了。” 卢滩村芡实合作社负责人卢洪亮介绍说,芡实深加工设备和技术的引入,为卢滩村芡实种植开启了一片新天地,不仅挖掘出特色农业的高附加值,还可以保障芡实长年上市,错峰销售,让农民能够长期稳定的有事做、有工资拿。

2019年卢滩村依托健全的芡实产业链,全村总收入接近100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增加3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6800元,所有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摘帽。

“线下”变“线上”,催生新红利

“您好,亲,我是客服小九,有什么能够帮您?”

“最近湿气重,请问芡实是煮着吃好还是炒着吃好?”

“亲,我们建议您煮着吃哦……”

记者来到卢滩村村民李婷家中的淘宝店,键盘敲击声和“叮咚”订单声此起彼伏,客服人员热心地解答着每一位网购消费者的疑问,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家淘宝店主营芡实干货和芡实糕,去年一年营业额超50万。”李婷告诉记者,自己毕业之后一直在苏南打工,近几年家乡的芡实产业火了之后才开始回乡创业,起初单纯销售采摘下的芡实,销量一般,现在村里开始进行芡实深加工,车桥芡实开始慢慢被更多人熟知。

“我们正在申报‘车桥芡实’地理标志产品,有了品牌,不仅知名度提升了,村民在网上销售额也能大幅度提高。”谈及“芡实触网”,卢洪亮兴奋地说道,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优势的逐渐显现,卢滩村更加重视线上平台销售,鼓励农民参与经营淘宝店铺,拓宽农民增收路。

2017年,卢滩村被江苏省商务厅评为“第五批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去年年底卢滩村全年实现网络销售额300多万元,不仅仅是芡实,村子中淮香农、尊瑞、晶捷、庄户头等一批品牌农业纷纷登陆“线上”。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网络平台与苏州客商建立长期供销合作业务,将村子的芡实产业做大做强,奏响“车桥芡实”的品牌乐章。同时,将继续延伸芡实产业链,开发更多芡实深加工产品,带领更多低收入农户通过车桥芡实增收致富。”谈起未来的打算,卢洪亮信心满满。(张攀江 于怀竹)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