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江苏省委书记为何连续3年为他们写文章

又是一年秋分时,又是一个丰收节。疫情、汛情连番考验,困难、挑战接踵而至,使得今年的丰收成色更足,农民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今天在新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这也是自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以来,娄勤俭为这个特别的节日发表的第三篇署名文章。2018年,他写下《庆祝丰收 感谢农民》。去年,他以《用丰收的喜悦点亮未来》一文向全省农民朋友致以节日祝福。

在2018年,他写道:“新时代的丰收,不仅是产量高、收成好,还有新的特征和内涵。”

“我们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和土地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用青春的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创业的梦想。”

在2019年,他写道:“江苏农村的沧桑巨变,雄辩地证明:农民的奋斗,顶天立地;农民的创造,惊天动地。”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关心农村、支持农业、带动农民,和农民朋友一道,迎接更大的丰收,点亮更好的未来。”

在2020年,他写道:“面对新的征程,我们祈盼风调雨顺,但决不惧怕狂风骤雨,全省上下要始终按照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把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以始终如一的勤劳、智慧和勇气,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瞭望君”阅读发现,这三篇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着娄勤俭对农民朋友的关怀、对丰收的礼赞、对农业的重视。

为什么江苏省委书记连续3年发文致敬农民朋友?不妨聊一聊。

农业大省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三农”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从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到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凸显。

江苏历来以工业大省而闻名,其实发展农业,江苏的实力同样不俗。

在中国乃至人类农耕文明发展史上,江苏占有重要的地位。距今已有8000年的宿迁泗洪韩井遗址,是已知的世界最早人工稻作遗迹。“苏湖熟、天下足”记载着江苏作为天下粮仓的历史荣光。从不到百亩的稻田遗址,到江淮大地、长江两岸的鱼米之乡,一辈又一辈的江苏农民,用辛勤劳作创造了农耕文明的发展奇迹。

多年来,江苏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不仅把8000万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为全国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支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三农”工作一直寄予厚望,2014年底到江苏视察时要求江苏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在这次视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向江苏提出“五个迈上新台阶”的明确要求,其中,第二个就是“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牢记嘱托,不负使命。江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单从农业科技方面看,去年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1%、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5%,现代农业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离不开“精耕细作”、创新发展。

今年江苏省委1号文件明确,江苏今年“三农”工作将对标对表补短板,巩固成果抓提升,防疫发展两手抓,稳产保供促增收,着眼长远强基础,突出确保脱贫攻坚质量、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等重点,确保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去年11月,江苏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署部省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娄勤俭说,将以此次部省合作为契机,加大探索实践力度,推动江苏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努力走出一条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道路,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瞭望君”了解到,部省合作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根据《农业农村部 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020年度工作要点》,一系列合作全面展开:

重点打造8个产值千亿元级产业,培育25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5%;

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和苏北农房10万户改善任务,深入推进万村善治工程;

着力推进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大力扶持农民就业、创业,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农民精神面貌。

……

回头看,这几年,江苏全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按照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保持农业发展好势头,连续多年大丰收,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说很不简单。

2030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江苏这个目标,比全国提早5年。这是江苏工作“走在前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必须担当的责任。

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农业要发展,就离不开千千万万农民兄弟挥洒汗水与智慧。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最坚实最基本的力量,他们以广阔的胸怀和无比的勤劳、巨大的贡献,创造新农村美好家园,也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有心人或许已经发现,娄勤俭相当关注农村发展、关心农民生活。深入基层调研中,他经常走进农家嘘寒问暖,了解农民的生活需要;在春节等重要节日,前往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退役军人和五保老人等。

苏北农房改善,是娄勤俭一直记挂在心上的大事。他说,如果我们不重视推进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这项工作,苏北可能成为全国农村住房条件最差的地方,“决不能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

201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全面启动苏北农房改造工程,计划3年内改善苏北30万户农村住房条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改造,不搞“一刀切”,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强化功能、落实责任。”娄勤俭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以“群众住不好就寝食难安”的责任感,真正把住房改善作为一件大事牢牢抓在手上,最大限度地考虑群众利益,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去年6月,娄勤俭不打招呼深入淮安农村调研,随机走访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卫生院和农户,详细了解农房建设成本、农户换购支出和物管费标准,以及学校、卫生院等配套情况。他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叮嘱村干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老百姓收入水平不尽相同,改善农房要坚持实事求是,系统稳妥推进,特别是对一些年老多病、生活困难的特殊群体,要充分考虑搬迁后的生活保障问题。

肖勇/摄

今年3月,娄勤俭在盐城、连云港调研,农房改善也是他重点关注的内容。他说,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从顺应“四化”同步规律、推动乡村振兴、重构城乡关系的高度,来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品位、系统推进苏北农房改善工作;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要统筹考虑产业、就业和公共服务,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乡村持续繁荣。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农民,不能忘了农民的创造与奉献。” 在三篇署名文章中,娄勤俭多次提及关爱农民。他说,“要带着强烈的‘三农’情怀和责任担当,用过硬的成果,持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点亮农民高品质生活的未来。”“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更放心,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民生福祉。”

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丰收节里谈丰收,粮食安全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必须“摆上突出位置”的重要问题。

丰收的喜悦总是令人陶醉。今年,江苏全省夏粮总产达到275亿斤,比去年多收3亿多斤;秋粮丰收在望,全年粮食总产可以顺利达到740亿斤以上的目标。这对决胜全面小康、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意义极为重大。有了丰收这个基石、后盾和底气,发展和民生就有了坚实基础。

要知道,作为东部省份的江苏,人多地少,再加上今年农业生产,遭受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经受非比寻常的旱情考验,接受历史罕见的洪水洗礼,可以说,每一颗果实、每一份收成,都饱含着汗水和希望,显得弥足珍贵。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异常严峻。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也因此,粮食增产不能忘记节约,消费不能盲目浪费。

娄勤俭提出,减损节约也是增产增收,抓好粮食安全既要增产也要节约。要强化忧患意识,着力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节约机制,切实做到精耕细作、颗粒归仓,精打细算、惜粮如金。特别是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以“舌尖上的文明”回馈“汗滴禾下的辛苦”。

“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实现粮食自给,这也是必须坚守的职责。”娄勤俭的这句话,道出了江苏的责任与担当。

俯瞰今天的江苏大地,广袤田畴,稻菽金黄,被丰收装扮得格外美丽。期待农民朋友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祝愿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动人篇章。

撰稿 胡兰兰

图片 视觉中国

编辑 谷雨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原标题 深度 | 江苏省委书记为何连续3年为他们写文章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