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游”当为新时代旅游新风尚

国庆中秋假期已进入第三天,全国旅游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由于前期举国战“疫”的成效,适逢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合体”,长达八天的法定节假日使广大国人的出行需求得到充分释放。今年“十一”是首个全面实现景区“预约制”的国庆长假,全国有超过1500家景区免费或打折,多地发放旅游优惠券和各大旅游平台的促销补贴,预计长假旅游人次可能达6亿。

为适应今年“加长版”黄金旅游周管理,文化和旅游部将旅游的限量措施由50%调整到了75%,要求景区科学合理设置承载量,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要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确保假日旅游景区开放安全、平稳、有序。

众所周知,每到国庆、春节这样的“黄金周”,一些景区便会出现“人看人”“花钱买罪受”现象,有的游客甚至会碰到门票售罄而白跑一趟的情况。这样的状况的出现,在于部分景区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景区超负荷运转。景区预约制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就曾下发通知,要求景区逐步推广门票预约预售。2019年8月,文旅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景区尤其是资源脆弱型景区推行门票预约,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在给旅游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倒逼着旅游业的变革。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全国不少景区实行门票预约制,进行有序开放,先预约、后买票,限量发售,额满即止。通过门票预约可以保障游客的体验度,同时也更好地保护景区、维护品质,还可以为景区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撑,助力智慧景区建设。从实际推行效果看,今年文旅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旅游景区在线预约比例大幅提升,5A级景区在线预约比例已达94%,令人闻之欣喜。

从今年国庆旅游消费热点景区的消费状况来看,“山和花海代替了人山人海”,景区原有的自然肌理和人文质态重新回到了游客眼前,由于疫情倒逼的供给侧改革促使旅游产业链提质升效。因为提前分配了游览机会,那些预约未成的游客得以重新规划出行安排,这不仅减轻了景区游客扎堆的管理压力,保障了安全,也有利于游客避免“不是看景而是看人”的窘境,让旅游体验感更强。预约旅游让景区不再依赖“人海”赚钱,而是更注重服务的精准化、差异化,从而不断提升景区核心吸引力和景区品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让“预约旅游”成为新常态,旅游业经营者要主动适应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全方位升级服务系统,动态发布旅游消费提示,有利于游客合理规划出行路线,从而在控制人流、振兴消费、优化体验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广大游客也应当逐渐适应“无预约不出游”这一新的消费方式,让“预约游”成为新时代旅游新风尚。(孙克勤)

图文由吴承恩故居管理处提供

融媒体编辑 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