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全域旅游“发展三问” 打造洼地崛起金湖模式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主题发布之金湖县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9月30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主题发布之金湖县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金湖县委书记张志勇代表金湖县委县政府作专题发布。

“成功入选首批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被推荐参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全市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现场会先后在金湖召开。”张志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金湖县在发展全域旅游上所取得的成绩,随后,围绕金湖全域旅游洼地崛起过程中的“发展三问”作详细解读。

第一,使命之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金湖县生态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面对经济要发展、乡村要振兴、群众要致富等多重压力,如何点绿成金、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为当地政府必须回答的“使命之问”。2015年底,金湖县明确发展全域旅游就是当地发展的“使命之钥”。金湖县境内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三面环绕,淮河入江水道横贯全境,水面滩涂占县域面积近一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最具里下河地区特质的水乡田园风光,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广泛共识。发展全域旅游,可以突破传统旅游“点”的局限,实现“域”的全面提升,推动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群众增收、区域治理齐头并进。金湖处于长三角、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随着连淮扬镇铁路建成通车、淮安唯一的国家级通用机场即将投入使用、宁淮铁路金湖站开工建设,金湖即将进入南京半小时通勤圈,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全域旅游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二,现实之问。金湖是旅游后发之地,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之初,金湖只有1家3A级景区,旅游部门是一个只有2名工作人员的挂牌单位。面对高标准的工作要求、“一穷二白”的发展现状,怎样洼地崛起、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是当地政府必须回答的“现实之问”。通过对标先进找差距、对照标准补短板,当地政府从体制、业态、服务三方面入手,不断打响“杉青水秀、为荷而来”全域旅游品牌。一是创新全员联动的工作机制。在确定“沿绿道、布产业、建项目、调空间、优功能、兴民生”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后,当地多部门协同,整合涉旅力量,成立精干有力的50人专职队伍,同时让群众参与进来,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融合、多元投入、群众参与”的全域旅游推进模式。二是打造全域融合的旅游业态。坚持“县城+乡村+景区”一体发展,以全域旅游主导多规合一,立足水乡园林湖城定位,实施“引水润城”工程,建成绿道起点公园、城东湿地公园、滨湖湿地公园,打造5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5分钟体育健身圈和5分钟便民生活圈,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9平方米。大力发展“夜经济”,规范发展荷花广场、龙虾广场、尧帝古城等“夜经济”业态,打造“一千零一YE”童话主题夜间消费集聚区。依托农房改善,重塑乡村形态面貌,把每个新型城乡社区都作为乡村旅游区打造。同时,围绕辖区重点景区深耕细作,形成核心竞争力,创成水上森林、荷花荡、十里果林、金绿源、马草滩等各类特色旅游区20余个,将金湖美景连珠成串,实现一路总览金湖景。三是完善全面过硬的服务体系。全域服务是全域旅游的重要保障。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金湖县着力打造省心、顺心、放心的旅游环境,建成智慧旅游省级示范项目,整合涉旅服务资源,实现精准服务、智慧导游。

第三,实践之问。发展全域旅游不能赔本赚吆喝,伴随全域旅游的日渐红火,旅游综合效应能否充分发挥、带动全局发展是当地政府必须回答的“实践之问”。四年的创新实践,金湖县上下真切感受到,无论是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还是招商引资、农民增收,都在发展全域旅游中找到了答案。得益于全域旅游的创建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出更高质态,2019年度获评全省含金量最高奖项——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跻身全省市、县高质量发展前20强,用全域旅游总揽县域发展的路子被证实为正确的选择。一是经济越来越强。发展全域旅游在实现旅游产业五年人次翻一番、收入翻两番的基础上,有效提升金湖的知名度、美誉度,优化金湖的营商环境,吸引一大批客商主动上门洽谈项目,一系列重大产业项目争相落户。2019年该县重特大项目攻坚全市第一、两夺季度红旗。二是百姓越来越富。通过旅游带动,荷藕、龙虾等湖鲜美食声名远播,“鲜美金湖”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带动全县3万人从事荷藕、龙虾产业,年营业额超过30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全市第一。三是环境越来越美。生态环境是金湖旅游发展的基石。当地政府坚持“水、土、气”协同保护,坚决不引进一个污染企业,PM2.5年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降尘量指标全市最优,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全省第一,获评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四是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发展全域旅游,群众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金湖县将文明创建融入全域旅游,让尝到甜头的老百姓明白大家都是旅游环境的一部分,群众提升文明素养的自觉性显著增强。

融媒体记者 郭敏杰 吴海涛

融媒体编辑 曹盈

通讯员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