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耕细作”之功 拓“乡村振兴”之路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后,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怡人画卷在江苏大地上徐徐展开。短短三年里,江苏何以如此迅速地取得丰硕的成果?如果说其中有什么奥秘的话,那就是瞄准堵点痛点,下足“精耕细作”功夫。

播下产业的“种子”,让仓廪更实。自古以来,江苏就被誉为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后,江苏是乡镇企业、制造产业的策源之地。看似此消彼长的两端,江苏却独辟蹊径,实现“鱼和熊掌兼而得之”。这条“蹊径”,就是产业兴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化,江苏深入实施十项工程,其中的“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通过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8个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不仅牢牢端住了饭碗,还让饭碗越盛越满。特别是今年,在接连遭遇疫情、汛情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夏粮秋粮的大丰收,产业筑底之坚韧、生产要素之高效可见一斑。

凝聚整治的“智慧”,让乡村更美。现如今,只要到过江苏乡村的人,都会对其优美的人居环境印象深刻。从村容村貌的整体感观,到村民活动室、健身小广场甚至是小公厕,都干净整洁有序。这一切,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每一处细节背后,凝聚着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2018年,江苏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一边治理环境污染,一边挖掘人文资源,使得村居环境里里外外“换新颜”。两年多来,近6000个美丽宜居村庄、30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成,它们兼具“高颜值”“深内涵”,让人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

肥沃创新的“土壤”,让腰包更鼓。目前,江苏省低收入人口基本实现脱贫目标,累计脱贫率超过99.9%,“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但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没有把目标停留于此,而是自加压力,树立更高标准、更远追求,以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作为奋斗目标。这里的关键一招,就是把城市的创新创业“热火”,向农村地区“燎原”。通过“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等行动,项目、资本、技术、人才如过江之卿,纷纷投入广大农村,造就了一批批新农民,催生出一个个新业态,给“追梦人”耕耘出一片“希望的田野”。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精细耕耘,就有精美收获。江苏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证明着并将继续证明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王有莉)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