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垃圾分类渐入市民心:“高手”越来越多

做好家里分类第一步很关键

学会分类:市民中“高手”越来越多

通讯员 邢光理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市民在家中先将垃圾进行正确分类,是垃圾分类的关键一步。距离南京垃圾强制分类正式启动只有几天时间了,市民做好准备了吗?分得不正确,又该怎么办?

分类渐入市民心,“高手”越来越多

南京垃圾分类采取四分法,即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今年以来,南京通过各种培训讲座、广场活动、入户宣传等方式进行“指导”,社区里涌现一批又一批分类达人。

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康定里小区,眼下居民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率已达90%。小区居民曹双娣今年74岁,接触垃圾分类时间不长,但经验很足。老人告诉记者,家中准备了好几个垃圾桶,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较多,“每天从择菜起就做好厨余垃圾分类,菜叶投放在厨余垃圾桶,装菜的袋子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如今,她不仅是小区垃圾分类积分最高选手,还变成了垃圾分类指导志愿者,一有空就到友邻家中或垃圾房的桶边指导居民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贵在行,卫生习惯常养成。环保意识要提高,人人有责必记牢。保护环境最重要,举手之劳须做到。讲究文明靠大家,小区清洁谁不夸!”秦淮区三山花园的胡利群今年80多岁,不仅垃圾分得好,还经常创作“打油诗”。老人家中厨房摆放了3个垃圾桶,分别投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其中,放在水池边的厨余垃圾桶特别小,“别看它小,可以放在水池边,这样不弯腰就可以扔垃圾。”胡利群介绍。而放在可回收垃圾桶内的空塑料瓶,每一个都干干净净,“饮料瓶内的残留物会发酵,所以在投放之前要冲洗一下。”老人表示,为了环境更好,这样的麻烦不算啥。

桶边“督导”,让分类更正确

把好分类正确关,除了居民家中,桶边督导也是关键步骤。在每个街道和社区,除了垃圾分类志愿者,街道、社区干部、城管执法队员、社区网格员、物业人员、党员骨干、楼栋长等也变身督导员。

秦淮区大光路街道共有69个小区,街道城管科科长季叶兵介绍,按照计划,本月25日前完成所有小区“撤桶并点”工作,28日前,新建垃圾分类房(亭)全部接水接电,确保11月1日后顺利投用。“每个收集点都争取设督导员,帮助市民正确分类。”季叶兵说,街道目前共有178名督导员。

大光路街道大阳沟社区御都花苑是垃圾分类省级示范小区,包括社区书记吴卫华在内的16名社区工作者,全部在一线担任桶前督导员。

洪武路街道目前正全力推进马府新村、外贸公寓、王府东苑等小区108个垃圾收集点建设,同时建立管理制度,要求公司物业与社区落实垃圾分类亭房日常管理,建立起城管+社工垃圾分类指导员值班制度,现场指导居民分类。

鼓楼区新门口10号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经过多番努力,智能四分类垃圾房建在小区入口处。每天固定时段有3名志愿者指导投放,对居民混放的垃圾会现场进行“二次分拣”。

志愿者已超2万名,花样招募吸引更多年轻人

南京在积极推动小区、单位等先行先试的同时,也启动了南京垃圾分类志愿者招募。市城管局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副队长范国宇介绍,截至目前,南京招募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超过2万名,主要从事上门宣讲、投放引导、助力分类等一系列工作。

10月25日,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市城管局三方联合再次启动志愿者招募,以线上与线下垃圾分类志愿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持续开展,市民通过阿里公益3小时平台完成线上注册,申请加入并成为南京垃圾分类志愿者,报名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后,即可在线下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任意选择参与各区垃圾分类公益服务活动,完成打卡、签到、服务,并领取公益时。“这次招募更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原则,不论招募形式、服务方式等都更加趣味、好玩且公益。”范国宇表示,此前招募的志愿者更多的是中老年人,此番新探索旨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业内专家呼吁,要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办好,除了志愿者、督导员的宣传、指导,更关键的是每个市民将其变成自觉行为,在家中做好分类第一步。

南报融媒体记者  顾小萍

原标题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垃圾分类渐入市民心:“高手”越来越多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