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11月1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主要围绕要素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5个维度调查了4万多家民营企业。报告指出,“从城市来看,温州、德州、衢州、宁波、淮安等法治要素环境受到民营企业高度认可。”

法治既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淮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市委营商办制定印发《学习宣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贯彻力度,我市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不断优化创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为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持续推动淮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机制,优化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

没有平安,就没有发展,稳定的治安环境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础。

2019年以来,市公安局多警种联合开展“蓝剑1号”行动,破获合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涉企经济犯罪40起,挽回经济损失2100余万元。我市食药环侦部门开展“净舌尖、保安全”专项行动和“正本清源”会战,立案侦办食品药品犯罪179起,有力保障食品药品企业合法权益。全市公安机关坚持把“保市场主体”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立体化打防、一体化管控、精细化服务,推动安商护企工作往深里走、往实处走。

黑恶势力是企业发展的拦路虎。我市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公安局多警种开展打击经济犯罪和涉企犯罪专项整治,铲除了一批盘踞在市场、交通、物流、建筑、娱乐等行业的黑恶痞霸势力,有效提振了企业在淮投资发展的信心。

9月底,我市出台《淮安市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公开承诺》,共23项内容,涉及开通12348涉企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深化各类园区专属网格治理、建立涉企商事案件快审制度、强化侵害企业行为检察监督、提供“四进四送”法治体检服务等多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具体措施,进一步彰显全市打造全周期法治服务的思路和理念。

强效能,优化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在微信中搜索“淮安通行证自助系统”小程序,或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淮安公安微警务”中的服务大厅,选择进入“货车通行证自助办理”项目,就可以在网上自助办理车辆禁区通行证。这是由我市公安交警部门自主研发的禁区通行证自助办理系统,目前已为企业货车办理电子通行证5717张。

我市公安机关开启涉企报警受案绿色通道,立案速度提升60%以上,有效解决了案件办理影响企业发展的痛点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对标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对企业开办环节、材料进行再优化、再精减,制定出台《淮安市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形成信息共享互通、审管无缝衔接的协同联动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注册便利度,缩短了企业开办时间。

今年以来,我市把优化政务环境作为应对宏观环境影响和疫情冲击,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有力抓手,持续深化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设党政亲商会平台,实体化运作台商台胞服务中心,开展经济网格化管理服务、财政奖补集成服务、证照分离等一系列重点改革,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

强执法,优化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某企业违规将危险废物作为普通废物直接变卖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企业相关负责人被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案发后整改挽损举措等情况后,对该企业及涉案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对相关人员进行法治教育,并帮助企业整改,案件依法终结。“我们造成土壤环境污染,赔偿是天经地义的,我们认罚。感谢检察机关给予我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将加强环保投入和内部管理,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企业负责人感慨不已。

在民营企业保护方面,全市检察机关坚持刑法介入梯度、刑事司法精度、刑事程序温度、检察职能限度“四个度”理念,慎捕慎诉,充分体现宽严相济的法治精神,为市场主体留足发展和成长空间,为打造淮安优质营商服务品牌提供有效法治保障。

按照包容审慎执法理念,我市制定涉企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同时严格限制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检查的数量、频次、范围,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强服务,优化亲商安商的发展环境

在“法润淮商·四进四送”专项行动中,市司法局赴全市骨干企业、重点项目、重点非公企业,为企业送法律指引、法律讲座、法治体检和专业调解“法治大礼包”,将服务实体经济做到实处。“司法局把培训办到企业会议室,很接地气,对企业健康发展帮助很大。”苏食集团副总经理、苏食肉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维群表示。

大到产权纠纷处理、破产案件受理,小到法律咨询、政策运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法律护航。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中,我市通过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联合会商等工作机制,搭建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工作平台,开展涉民营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全力为民营企业提供立体化高品质的司法服务,做好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全市公安系统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对全市“三重企业”全部明确挂钩民警,每月至少上门一次,每半月至少电话联系一次,今年已为企业办实事400余件。在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经侦工作站,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警企互动微信群”,在线为企业提供政策解答、法律咨询等服务。市检察院设立民营企业涉法涉诉专窗,向相关企业发送法律风险提示函,帮助民营企业避免法律风险,为企业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融媒体记者 叶列 李蓉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通讯员 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