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淮安:围绕“六个聚焦” 全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我市深化改革创新,围绕“六个聚焦”,采取有力举措开展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兴办“扶贫车间”、建设扶贫产业园区,实现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对有弱劳动能力的,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对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通过创业培训、落实扶贫小额信贷、给予资金补贴等措施,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符合条件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予以帮扶,做到应保尽保;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探索通过资产收益扶贫、建立专项救助基金和落实“单人保”等方式增加收入。出台《淮安市开展“防贫保”工作助推脱贫攻坚指导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防返贫保险,惠及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临贫易贫人群超59万人。

聚焦村级增收,统筹推进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发展。出台《关于统筹推进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和面上低收入村持续增收的意见》,优化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思路,落实重点举措。调研总结20条村集体增收意见,为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提供参考,逐村制定增收诊断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榜。通过盘活资源资产、引导土地流转、推动“飞地”抱团发展、开展村企结对,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推进村集体持续增收。整合财政扶贫资金、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强化统筹发展。

聚焦区域发展,着力推进重点片区整体帮扶。围绕片区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实施片区关键工程,加快推进饮水安全、交通出行、农田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十三五”以来,全市共投入超过30亿元用于重点片区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项目建设。

聚焦产业富民,通过做强产业实现持续增收。鼓励和引导县区大力发展“三特”农业产业,做好产业扶贫文章。“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农业产业类扶贫项目297个,投入财政资金约5.3亿元,2019年度产生收益约3339万元。

聚焦精准监管,深化应用“阳光扶贫”创新成果。在2017年创新开发应用“阳光扶贫”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市级牵头协调指导、县区为运行责任主体、镇街为基础应用平台、逐步向村居级延伸”的运行体系。在县镇两级政务中心设置“阳光扶贫”窗口,在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设置查询终端,实现便民服务与监督一体化。在“阳光扶贫”系统设置扶贫资金、“两不愁三保障”等模块,与民政、住建等部门系统对接,进一步强化监管功能。推动“阳光扶贫”系统扩围升级,全面梳理涉农资金,做到应进必进。向社会公开全部扶贫资金来源、数量、路径、流向等,曝光资金闲置、“趴窝”现象,倒逼业务主管部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聚焦保障措施,不断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十三五”期间,市财政投入60万元扶持6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和100个低收入村,每年投入550万元用于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防返贫保险,补助15个重点经济薄弱村每村50万元。组织开展“千企联千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市人大开展“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市政协发挥委员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市工商联组织开展“千企帮千户”活动。“十三五”以来,市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自有资金1.08亿元,协调帮扶资金8.7亿元。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通讯员 靳凯 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