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做大价值 刷新颜值 提升气质 我市匠心绘制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乡村振兴进展顺利,步伐加快。

资源盘整 产业兴起来

我市聚力培育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和特色生态休闲“三特”主导产业,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1026万亩、优良食味稻米种植面积达155万亩,虾蟹等特种养殖面积共50多万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02万亩,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第一,特色生态休闲经营收入10.2亿元,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7件,“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品牌价值分别达204亿元、154.28亿元,排名全国水产类前列。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8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55家、市级278家,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326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90.62亿元。实施农业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坚持月通报、季观摩,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到今年9月底,新开工投资超3000万元农业项目90个,新竣工45个、投资27亿元;新开工投资超亿元农业项目57个,新竣工23个、投资30.5亿元。

内外兼修 家园靓起来

我市扎实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全程接受监督,引导农民群众从“要我搬”向“我要搬”转变。坚持项目跟着产业布、产业跟着项目走,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同步配套建设1-2个特色产业项目,确保农民群众有稳定收入、村级集体能持续增收。按照“七通九有十到位”标准,同步推进衣食住行、水电路讯、医教文保等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努力让搬迁群众生活更便捷、居住环境更美好、安居心情更舒畅。全市今明两年计划实施农房改善项目212个,改善5万户以上。其中,2019年实施项目90个,20264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今年计划竣工交付项目97个,改善3万户以上;今年计划竣工的97个项目全部开工,全市在建项目133个。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庄河道、道路、绿化、环卫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村庄环境综合管护模式,持续推进“十百千万”行动,全面开展“四清一治一改”,促进农村面貌大提升。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新改造农村无害化户厕5.2万座,普及率达到99%,提前完成省定小康指标;新改建农村公共厕所430座,全部达到三类以上城市公厕标准。

党建统领 治理顺起来

我市深化农村“红网格”建设,以党员中心户为抓手,逐步构建起“基层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工作网络,目前全市已设立党员中心户8359户,有效提升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坚持抓党建促联建,构建党建引领“六抓六强”机制,779个村与763个企业结对共建,村企共建党组织138个。深化技防监控“村村通”建设,基本实现农村地区监控设施“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高位推进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建设,开展“无黑县区”和“三无村居”创建,依法严打各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累计打掉黑恶团伙47个、清除保护伞49人,查扣黑财12.8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发社会稳定指数评价平台,通过对县区7个领域16个分项60个小项100余个具体指标分析,形成区域风险预判指数,并专设红黄蓝绿四色五级“冒烟指数”。实施精品法治文化示范点打造工程,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和普法月历制度,实现市、县区法治文化阵地100%覆盖。

制度改革 生活富起来

我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1529个村居全部完成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累计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18.86万人,折股量化资产总额24.25亿元,全面完成登记赋码工作。实施村级财务阳光监管改革,全面构建“财政所管理资金+第三方代理(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记账+农经站日常管理+纪检审计监督”的财务监管新模式,全市村居实现村级财务阳光监管全覆盖。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全面推行线上交易,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农村各类产权进场交易,实现集体和农户双增收,全市通过农村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共产生溢价2.68亿元,连续三年在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综合评估中位居前列。扎实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建立“12345”工作机制,引导村居和企业“自由恋爱”、合作联建、共同发展,市县镇三级已举办村企对接活动150余场次,村居与企业联建率达60.6%,联建项目850个。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7元、增幅为8.8%;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13元,同比增幅4.9%,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6个百分点。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融媒体编辑 曹盈

通讯员 崔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