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苏涟水:凝心聚力打造魅力新农村

百花园人头攒动、万福葡萄采摘园游客如潮、璞趣园里亲子游乐场吸引着许多家庭组团体验、淮剧团每天“送戏下乡”2至3场……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突出系统化思维,坚持高质量发展,探索在前,实践在先,凝心聚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涟水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基础。天刚蒙蒙亮,成集镇条河村种植大户周玉俊正带着30余名工人采摘蘑菇,仓库里个头饱满的蘑菇一箱箱地被运走。“年初因为疫情,到处都封路,蘑菇根本没有销路,结果政府给我们打造了一条线上通道,蘑菇的销量真是蹭蹭上涨,不仅我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了周围的乡亲们就业。”周玉俊欣慰地笑了。

红窑镇金鸡坨生态农庄

除了条河村的蘑菇,红窑、五港、黄营等乡镇的芦笋种植基地也在加快建设,青芦笋、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也在发展壮大。今年以来,涟水县持续深化农业园区“四级联创”,积极推动红窑农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陈师百药园创建省级农业园区,示范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除此之外,还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没有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就不可持续。涟水县陈师百药园旁的合心村腾飞小区干净整洁,夜晚,周围广场上热闹非凡,一排排小楼里灯火通明。“目前小区集中居住率达95%,原来群众居住得较为分散,生活十分不便,现在全都实行了集中居住,百姓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合心村党总支书记沈正海告诉记者,合心村已被授予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美乡村、江苏省创业型村。

成集镇条河村

今年,涟水县加快农房改善步伐,紧盯年度5870户农房改造任务,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突出“清”“治”“管”全链条整治,全面打好村庄清洁行动夏秋冬“三季战役”,系统推进大气、土壤、水等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秸秆“两禁一用”,认真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让农民群众在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环境中奔小康。

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的“根与魂”

乡村振兴既要环境“塑形”,也要文化“铸魂”。夜色渐浓,华灯初上,清脆响亮的鼓点过后,宛转悠扬的唱腔响彻涟水县唐集镇的广场,简陋的舞台上,演员们曼妙的舞姿、韵味醇厚的唱腔,专业范十足,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将近两个小时,淮剧彩唱《一只口罩》《天问》《一声叫爹》和小品《出礼》《婆媳会》《安全检查员》等节目轮番上演,演出现场好不热闹。甚至到演出结束,还有不少村民拉着演员问“明天还有没有”。

社区村民娱乐休闲

“政府组织送戏下乡,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表演,可真是个民心大工程。我很喜欢听淮剧,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真好,不仅给生活添了乐趣,也让村子更加热闹了,今年因为疫情,送戏下乡的活动迟迟没有举办,百姓们都感到很遗憾,这次的演出就像一场‘及时雨’,村里的老百姓都高兴得不得了。”唐集镇周程村村委会主任周培豪乐呵呵地说。

深入挖掘涟水乡土文化、红色文化,以文化涵养文明、培育新风是该县塑造文明乡风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涟水县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传递文明风尚,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四美在农家”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选树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地方乡贤,精心组织“百村千场文化行”公益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涟水好人、最美人物等典型事迹,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坚守“心中的道德律”,让文明落地开花,美化了群众生活。并从党员干部自身做起,巩固扩大人情减负“涟6条”推广成果,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让家教家风滋润每一个家庭,让乡村文明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