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高位夺牌 全国走在前列

2018年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我市紧紧围绕“高分高位夺牌、全国走在前列”目标,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对照标准,一着不让,持之以衡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在2020年这一综合大考之年,年度综合测评成绩在全国所有参评地级市中名列前茅,三年总得分位列全国第七名,超额完成了省委提出的“确保前十五,力争进前十”目标,以光彩亮丽的成绩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受到中央文明委的隆重表彰,圆了560万人的创建梦想。

淮安答卷

从“追兵”到“标兵”质的蝶变

全国文明城市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是一个城市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事关城市形象、民生福祉、发展大局的大事要事,矢志不渝推进这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实事工程。

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市坚持创城铸魂、以文化人,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日益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持续推向深入。2018年以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3600余场;全市围绕“双胜利”“两山论”以及收入分配等87个社会热点共开展宣讲7000余场。坚持不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人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等主题宣教活动3800余场。在全面小康、疫情防控和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方面,组织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通过媒体发声,形成报纸、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体报道1万余次。推广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市民日常生活,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文明餐饮行动,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成为社会新风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等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文明旅游机制健全有序,网络文明建设成果斐然,市民文明理念不断提升。



王昊/摄

三年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平不断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城区农贸市场“增颜值”全力推动,园林绿化水平稳步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提升明显,户外广告治理成效显著,防违治违整治推进有力,建筑外立面焕然一新,城市面貌持续改善。居住条件持续改善,物业管理服务提档升级,文明镇村建设工作步伐加快,城市功能品质持续优化,城市形象、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王昊/摄

文明创建过程中,我市坚持立规执矩、文明引导,公共秩序、公共环境日益改善。立法立规,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淮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淮安市市容管理条例》《淮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市区文明养犬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不仅有效解决了一批城市管理的难题,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市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严管重罚,提升公共环境秩序,城市交通秩序逐步提升,停车便利化工程深入推进,文明养犬成为市民共识,“牛皮癣”小广告逐步消失。涵养文明,弘扬时代新风,聚合舆论宣传引导力量,营造向上向善文明氛围,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扎实开展“德润淮安”等志愿服务活动。



王昊/摄

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宜业宜居的社会环境更加优化。窗口文明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农贸市场整治效果明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文化活动量多质优,教育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公共安全更有保障,食品安全更加放心,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更加突出,社会安全更有保障。

淮安站位

牢记嘱托高位推动务求实效

近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殷殷嘱托,坚持高位推动督目标、高点起步定目标、高度融合保目标,形成了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创建格局和良好态势。

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高分高位夺牌、全国走在前列”目标定位,遵循“全市动员、高位推动,全民创建、以人为本,全域创建、城乡统筹,全程创建、常态长效,全要素创建、均衡发展”的“五全”思路,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创建格局。三年来,按照“2018年对标补差、形成常态,2019年全面巩固、重点突破,2020年提升水平、全面达标”的路径,稳步推进,稳扎稳打,确保如期实现高分高位夺牌的目标。



管伟法/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立高规格领导机构,由市委书记蔡丽新、市长陈之常担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总指挥,构建“六指一办”日常创建工作组织格局。市委书记蔡丽新不仅亲自部署安排“十大专项战役”,而且多次对创建年度推进大会、移风易俗、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细节亲自部署、亲自督导。市长陈之常多次深入基层一线现场调度。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采取“一线调度”工作法及时研究会办问题,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暗访督导推进工作。



王昊/摄

自2018年起,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列为年度重点重抓的大事要事,把文明城市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写入党委政府工作报告,列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各个方面。市级层面,为加强对日常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专门组建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宣传统筹、档案资料、考评计分、督查指导、巡查巡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7个组,抽调60多名精干力量集中办公,模块化、项目化推进全市创建工作;组建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公共设施建设维护、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公共秩序管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农村乡镇治理六个分指挥部。市直条线层面,根据创建职责分工,分别抽调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县区层面,参照市级“六指一办”模式,组建创建机构,抽调人员专职负责创建。通过市、区、镇(街)、社区(村)高度融合联动,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一盘棋”“大合唱”的生动局面。



王昊/摄

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把创建工作与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相结合,扎实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整治、背街小巷出新等工作,着力解决停车难、物管差等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切实增强市民的获得感、提升百姓的认同度。鼓励市民百姓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宣传创建知识、创建典型、创建亮点,推动市民人人知晓创建、参与创建、贡献创建;推行小区百姓管理议事机制,落实落细“门前五包”等制度,推动群众自觉遵守秩序、改善环境、美化家园,营造“美好生活自己创”浓厚氛围,努力将淮安打造成一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淮安品牌

实干担当争一流锐气昂扬

三年来,我市始终注重统筹推进,搭建了运行通畅的组织体系。2018年以来,以夯实创建基础为载体,坚持有利于资源机制融合、力量集中的原则,对全市文明城市创建网格进行重新整合划分。为发挥法治的引领与推动作用,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的法治化水平,制定了《淮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供了保障。注重搭建条管块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体系,确保创建无死角、无遗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充分发挥“运转中枢、统筹保障”的职能作用,坚持实行“周例会”制度,统筹协调全市各区、各平台、各部门联动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各项工作精细化、精准化、精确化,真正达到综合协调科学有力、宣传引导效果明显、各项考核公平公正、网申资料对标精准、巡查巡察帮扶到位、督查问责动真碰硬、文明实践走心走实的效果。同时,建立健全管根本管长远的体制机制。突出重点领域,针对创建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和短板项目,精准化出台相关制度,着力把问题最多最难、群众最急最盼、影响最大最深的事项解决到位。创新推进机制,对全市37类实地考察项目的所有具体点位进行归类梳理,为我市创建工作提供了客观、精准、可量化的研判依据;创新实施乡镇街道给106个市直部门单位打分的“逆向考评”方法,倒逼行业部门发挥职能作用。



张金宇/摄

在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同努力下,一批文明创建的淮安品牌熠熠生辉: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比和推报,新入选全国文明系列数量、增幅均创历史记录,我市国家级五大文明系列创建首次实现“满堂红”,在淮安文明创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注重市民素质教育春风化雨、入脑入心,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志愿服务常态化,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德润淮安”品牌愈发闪亮。坚持以文明促人居环境改善,联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文明淮安·党员干部义务劳动日”活动品牌逐步形成。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树新风、除陋习”专项行动,突出整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陋习,《淮安文明市民12条》深入人心。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推动文明提升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周恩来精神、提高城市建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相结合,“文明淮安·大爱之城”创建品牌愈发闪亮。


融媒体记者 杨尚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