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盱眙:千家万户尚新俗 美丽乡村树新风

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陈规陋习逐渐被改变了,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提升,群众休闲文化活动日益精彩,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拂面而来……时下,记者来到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的很多村庄,都能感受到移风易俗工作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有着千年历史、深厚底蕴的盱眙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以家风民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实施全民教育行动,积极推动树立文明生活新风尚,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弘扬传统美德,提倡勤俭节约,激发全盱眙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为推动城乡“软环境”与“硬环境”同步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文明理事强队伍

“现在家里婚丧嫁娶,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只要跟村里红白理事会说一声,就会有‘专人’帮忙计划把关,啥也不用操心。”说到红白理事会,盱眙县穆店镇村民李志奎感触颇深。

“前段时间,我儿子结婚,提前和理事会说了一下,结婚前一天,一下来了20多个人,都穿着统一的服装,桌椅板凳、灶台棚子等家伙什全都带来了,他们拿着理事会的章程告诉我买多少菜、多少肉、多少钱的酒和烟,带着我去县城买,不到一天工夫支棚子、垒灶台、切菜和肉、刷盘子碗就都齐活了。”李志奎说,村理事会给我家操办的婚宴又喜气、又热闹,既节俭、又风光,算下来节约了3000多元。

记者了解到,穆店镇各村(居)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理事会成员主要由“五老”人员、新乡贤等德高望重、威信较高、有组织协调能力、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干部群众组成,具体负责婚丧事务操办,与主家协商酒席标准、至亲邀请范围、酒席桌数,力戒盲目攀比,从根本上革除在老百姓中存在的“面子”大过天、把喜事办成“钱事”、薄养厚葬等陋习。

创新形式促引导

“上台来,听我言,来把移风易俗谈。移风易俗大开展,红白喜事要节俭……”日前,盱眙县马坝镇腊塘居委会的移风易俗文明新风说唱校园里洋溢着欢歌笑语,当地腰鼓队自编自演的移风易俗民俗表演引来现场村民齐声喝彩。

“通过这些群众喜欢看的节目,我们把移风易俗的观点传递给百姓,百姓们也明显感觉到社会风气在扭转,现在,大家也主动地申请按照我们制定的移风易俗活动进行来办。”盱眙县马坝镇腊塘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李长军告诉记者,该村创新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开展,积极打造“新风教育馆”作为移风易俗教育基地,馆外设计“移风易俗说唱小院”,镇文广站组织民间文艺爱好者创造、编排一系列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借助“文化四季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汇演”等活动进村巡演,深受群众喜爱。

“前几年马坝街道上的生日宴、升学宴、红白事等五花八门都办,每年出礼钱上万元,通过移风易俗工作宣传,今年出礼钱不足3千元”。

马坝社区居民钱成国十分赞成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他认为,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提倡大事小办,小事不办,让社会风气好转,也为群众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开支。

示范引领谱新篇

“少了烟花爆竹,免了铺张浪费,村里的文艺活动多了,村民的笑容多了,人情债少了,人情味更浓了……”随着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化,盱眙县官滩镇的群众津津乐道。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倡导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坚决杜绝互相攀比。”“我是一名教师,我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通过村干部、党员干部发挥“头雁效应”效应,带头践行相关规定,对婚丧喜庆活动,做到非亲不参加,时刻谨记自己党员干部的身份和形象,在思想上提高底线,在行动上不越红线,自我约束,带头示范。村上知名人士也纷纷加入民风建设队伍,配合做好移风易俗工作,为破旧立新、抵制不良风俗出力。

农村的“人情债”近10年来愈演愈烈,对人情消费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盱眙县找准移风易俗着力点,正确区分移风易俗与尊重礼俗的关系,把政府的倡导引领、村(居)红白理事会组织服务相结合,取得了初步成效。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负责人说:“广大农村村民操办红白喜事,尽管是村民的私事,但富日子也不能肆意挥霍,大吃大喝等于铺张浪费,必须形成新事新办的良好风气。”与此同时,该县将移风易俗精神融入到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中,鼓励村民以小家带大家,争做移风易俗带头人。(李忠忠 王倩 丁文)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